目前分類:攝影器材及技巧討論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小弟開始學習攝影以來,去上有關攝影的課程實在是沒多少,大部分的知識都是得自於書本或是網路上許多前輩們的心得,而其中有許多小技巧實在是要經過許多的摸索以及前人的指引才學會的。這裡面最為困難,也最少書本提到的部分,大概就是閃光燈的一些知識了。所以為了讓一些初入攝影的同好們,也能有一些對閃光燈的瞭解,我會陸續把一些閃光燈的知識以及實驗貼上來給大家參考,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煩請前輩們給予指正。

首先閃光燈要瞭解的就是所謂的GN值,這是用來表示閃光燈出力的強弱。它是設定在光圈為1.0,感光度(ISO值)為100的情況下,閃光燈所能照射到的最大距離,一般國內是用公尺,外國有用英尺來表示(用公尺表示數值會比較小)。

這個GN值有什麼用處呢?在以前還沒有TTL(Through the Lens),這種先進的閃光燈測光系統出現的年代,大家用的都是M(Manual)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手動調整,這時候要如何調整閃光燈的出力呢?用到的就是下面的公式:

GN = 光圈 X 距離

也就是說,一旦我確定好其中兩個選項,就可以知道今天這個相片我是否能拍得出來。比如說假設今天要拍的場景很遼闊,距離要拍攝的對象有15公尺,而我手上卻只有最大光圈為4的鏡頭,那麼,除非我能拿出GN值為60以上的閃光燈,否則我是無法讓被攝的對象正確曝光的。

但是GN值也非一成不變的。前面提到一般的GN值是在ISO為100的情況之下所測得的,如果改用更高的ISO值是否會不一樣?答案是肯定的。一般來說,ISO值若調升兩級,GN值會跟著倍昇。舉例來說,如果ISO為100的情況下GN值為50,則在ISO為400的情況下(ISO調升兩級),GN值就變成100(GN值倍增)。現在數位相機當道,ISO值的調整十分容易,所以像前面的例子來說,您只要把ISO值調高,就很有機會用光圈為4的鏡頭,拍到15公尺以外的場景。

另外,廣角及望遠端也都會影響閃光燈的最大照射距離。在廣角端,往往閃光燈的GN值會降低,假設一顆GN值為55的閃光燈,在廣角端會降到50以下,通常在望遠端才會達到閃光燈GN值的最大表現。所以在拍攝的時候這點有時也要考慮進去。

如果要用上面這個公式來拍攝,那麼是不是需要每次都要帶尺量攝影者和被攝者的的距離呢?不用這麼麻煩,因為鏡頭上就會告訴你啦!如下圖:



圖上是不是有一個相機上的對焦距離呢?上圖的情況是表示出目前的焦距是28mm,而對焦距離是介於0.7-1.0公尺之間(大概是0.8公尺左右吧!),所以只要您先對焦一下,您和被攝者的距離就出現了,再加上光圈是您調整的,利用上面的公式,很快您就可以算出需要多大的閃燈出力...當然,這還是需要練習的,只是現在各家狂推一堆先進的閃燈測光技術:E-TTL、i-TTL、P-TTL...大概用到這個的機會不多,可是在複雜光源的情況之下,手動M模式來調整閃光燈出力有時候反而會拍得比較好。

目前市面上各家比較好的頂級閃燈大概GN值都在50-60之間,次一級的大約都35-45左右,一般的情況下是夠用的啦!至於機頂閃燈或是一般DC上面所附的閃光燈,GN值都不會超過15,有的更是在10以下,所以能照射的距離就更近了。所以下次到一些拍攝夜景的著名景點,如日本的函館、香港的太平山...請不要再對著美麗的夜景猛閃閃光燈了,因為那是絕對沒有什麼用的,您的閃光燈就如同螻蟻想要撼動大象一般,閃出去只是浪費您的電力而已,還很容易被瞭解這件事的人看出您的不專業呢!:P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閃光燈從以前單純的補光工具,一直到現在中間不知道演進了多少次,而且現在各家也都各自有獨門的一套,像是Pentax的P-TTL、Nikon的i-TTL、D-TTL,而Canon也有E-TTL及新一代在Canon Speedlite 580EX上面看到的E-TTL II。這支推出沒有很久的Canon Speedlite 580EX閃燈不論在操作性上面和重量方面,小弟都認為他比先前的550EX來的優秀,但是它的E-TTL II是否好用?拍攝效果出來又是如何?小弟在此作些簡單的試驗讓大家看看。

本次的試驗是用Canon EOS 20D及Canon Speedlite 580EX閃燈,加上EF 24-70mm F/2.8 L USM來作測試。拍攝時為M模式,採中央重點測光模式,光圈為2.8、快門速度為1/640、ISO為100(此時背景應該是入光量不足的情況),原圖使用JPG Large Fine來拍攝,拍攝後僅縮圖無後製,全程上腳架拍攝,焦距約為28mm(如下圖所示):



第一部分是當580EX直射娃娃,都以中央點對焦但構圖位置不同,分有無FEL(曝光鎖定)來比較:

FEL (+)
FEL (-)
對焦點在中央,且未重新構圖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最右側的對焦點上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所有的對焦點之外

第二部份是580EX採45度角跳燈的方式來拍攝,如下圖所示:



對焦點的位置依舊是在中央,一樣是採用不同的構圖方式來拍攝,比較有無FEL的差異:

FEL (+)
FEL (-)
對焦點在中央,且未重新構圖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最右側的對焦點上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所有的對焦點之外

第三部份一樣是580EX採45度角跳燈的方式來拍攝,但是有將580EX上方的白色反光板拉出,做正面補光的效果:

FEL (+)
FEL (-)
對焦點在中央,且未重新構圖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最右側的對焦點上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所有的對焦點之外

第四部份是580EX採90度角跳燈的方式來拍攝,如下圖所示:



對焦點的位置依舊是在中央,一樣是採用不同的構圖方式來拍攝,比較有無FEL的差異:

FEL (+)
FEL (-)
對焦點在中央,且未重新構圖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最右側的對焦點上
對焦點在中央,重新構圖使娃娃的臉位於所有的對焦點之外

最後一部分則是測試按快門對焦與按FEL前後不同順序的差異:

先將娃娃置於畫面正中央,按下FEL之後,再以畫面最右邊之對焦點對焦拍攝 先以畫面最右邊的對焦點對焦拍攝,然後按下FEL,之後再拍攝

 直接將娃娃的臉部置於最右側對焦點上,半按快門對焦後,直接拍攝,並沒有使用FEL  
   

一般各家的TTL特點似乎都是會在按下快門後、正式閃燈補光之前,先快速擊發一次以測試曝光量之後,透過鏡頭回報給像機然後再調整應該正確擊發的閃燈出力,FEL的作用就是取代了第一次擊發的功能,由攝影者清楚地決定要正確曝光的對象。從最後一個測試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實E-TTL II的預閃測光都是以中間點為主,我們也可以在前面幾個測試之中看到,有預先使用FEL功能拍攝的時候,不論是娃娃或是背景,都可以得到『比較』正確的曝光情形(大多都是娃娃要亮,背景要暗),所以整體來說,FEL還是相當有幫助的一個功能,對於要讓E-TTL II得到正確的曝光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必要的步驟,當然,適時的加減曝光量也是很重要的,這就要憑著經驗的累積了。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PMA 2006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関連製品の参考出品について

Pentax SMC DA/DFA Lens Roadmap

以上這兩則新聞,大概算是P家人這一、兩天聽到最令人振奮的消息吧!再不出來,P家的泡沫化就不遠了...

可是,當小弟看到第一則新聞最下面提到『 上記いずれの製品も、名称・仕様・発売時期・外観等は最終決定ではありません。また、価格はすべて未定です。』小弟就覺得真是心中真是涼了一節,而且新的135中階機(那台1000萬畫素的定位應該是中階吧!)還要等到秋天才上市,中間看來還有六個月,這樣豈不是已經被N家的D200、C家的30D給搶了好一段先機了?屆時秋天被Sony併吞的KM應該也會有新機出來製造話題,看來P家的這場硬仗實在不好打...

不過鏡頭的Roadmap之中有提到DA 16-50mm F/2.8以及DA 50-135mm F/2.8看起來應該是滿有競爭力的兩顆鏡頭,照之前的經驗,Pentax應該有能力將之輕量化到相當的程度,而且還兼顧著畫質,希望這兩支鏡頭能夠為Pentax拉抬一些聲勢!還有就是645N Digital這台中片幅的的機種也會在PMA再度亮向(去年就展示過三種原型了),不過,這種機器宣示效用比較大,可能一般玩家的接受度較少,我想對於Pentax的獲利就比較沒有幫助!

但是說來說去,咦...閃燈呢?之前提到要出的AF 540FGZ怎麼市面上還買不到啊...閃燈說來也是Pentax的罩門之一,趕快想辦法補強吧!另外,就是希望這些新機、新鏡,不要再拖了...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在DSLR的領域之中,因為不像傳統的SLR有不同的底片來適合不同光線色溫下的拍攝,而有了白平衡的設定。而各家的白平衡功力都有不同,但是在複雜的光源情況下,相機還是不見得能偵測到最佳值,於是便有了手動白平衡的設定。

前些日子在eBay逛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這個『白平衡濾鏡』,沒想到濾鏡也有作用來調整白平衡的種類,於是就好奇買了一片77mm的回來,用Paypal付了款後,沒過多久,一個黃色的信封就出現在我家信箱啦!



賣家包裝的還滿不錯的!



這就是EXPODISC的白平衡濾鏡,上面還有網址呢!



打開包裝看看吧!旁邊還有個掛勾可以防止不小心掉落。上面這一面是要面對鏡頭的。



這一張是將白平衡濾鏡蓋在鏡頭上所拍出的照片,這個待會兒是用來做手動白平衡的依據,此時的設定為:色溫:5050K、Tint:5、ISO400、F2.8、光圈先決、無閃光燈



要比較看看拍出來的不同,特地把我的『小白』- SonyEricsson V802se給請出來,讓大家看看拍攝出來效果的不同。這一張是在太陽黃光燈的環境下,使用自動白平衡所拍攝的(色溫:3550K、Tint:19)



這一張同樣在太陽黃光燈底下拍攝,採用手動白平衡,經白平衡濾鏡校正(色溫:2000K、Tint:18)所拍攝出來的結果



這一張則是在太陽黃光燈底下,採用鎢絲燈白平衡的設定(色溫:3150K、Tint:6)所拍攝的結果,各位可以和之前兩張比較看看!



接下來兩章是作對照之用。這一張環境光為日光燈管,採用自動白平衡(色溫:4150K、Tint:17)所拍攝出來的結果。



再來這張一樣是日光燈管的情形下,白平衡設定為日光燈平衡(色溫:3900K、Tint:13)的情形之下所拍攝的。

上面的測試均是使用Canon EOS 20D + Tamron A09,採用光圈先決,拍攝格式為RAW+JPG(M, Smooth)。上面的色溫以及Tint都是RAW進C1 Pro之後,由C1 Pro所讀出的數值,貼上來供大家參考。希望上面的測試對各位有幫助。

後記:這篇文章貼出來之後,經過Mobile01上面bluejeff大大的指正,才知道小弟原來買到了假貨>_<",希望大家下次在eBay上要買這類東西的時候要小心啊!順道廣告一下,目前數位比較王上面有在辦團購(是真品),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那邊看看!
re-edited at 12:00pm on 2006.02.16

後後記:雖然已經很晚了,但是看到wei1108兄的指正,還是特地跑到EXPODISC網站上面看個仔細,果然發現它的Classic就是我買的這種,真高興,看來我買的應該不是贗品了。小弟還特地跑到它的FAQ裡面看了一下,裡面的描述果然和wei1108兄說的一樣,小弟最近實在太忙了,都沒有好好查證就這樣糊里糊塗地一改再改,真是抱歉,也在此特地向wei1108兄致謝!小弟將該網站的原文刊載如下: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oDisc Classic and the current ExpoDisc?

The ExpoDisc Classic is an earlier production design. The primary difference is that the Classic filter ring is made of a hard durable molded material and the ring in the current production version is made out of machined aluminum. Both the ExpoDisc Classic and the current ExpoDisc White Balance Filter use the same special filtering materials, are made to the same exacting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and perform in the exact same manner. The Classic version, in limited quantities, is only available in our online store.

lasted edited at 2:23am on 2006.02.18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 Jan 19 Thu 2006 22:46
  • SKM?

今天在DSLR界又有一顆可能讓M家的人不見得會很高興的震撼彈被丟出來,就是Sony併購KM相機部門。這樣一來alpha lens的稱號將由Sony來繼承,讓DSLR時代以經夠亂的相機市場投下進一步的變數。

本來去年時,兩家只是合作而已,就我個人的看法,這比較有可能創造雙贏的局面,因為彼此之間會有比較,消費者會讓雙方不斷推出更好的產品。但是,現在全由Sony接手,以之前Sony的「不良」記錄,實在很難想像他們接下來會推出物美價廉的產品。當然,或許我可能多慮了,說不定以Sony的技術和資金,可以讓之前產量低落,絕版好鏡一堆的G鏡再度復活,甚至讓蔡司的技術和alpha lens相結合,然後新鏡頭群都搭載SSM,形成可與Canon的L鏡分庭抗禮的系列。

其實,以上這些也僅是我這種外行人在看熱鬧的臆測罷了,但是,這中間有一件事情是蠻重要的,那就是數位相機的DSLR市場已經進入大洗牌的時代,現在是Sony併吞KM、蔡司推出Nikon F接環的鏡頭,說不定過些日子,目前和Pentax策略聯盟的Samsung也會興起購併的興趣,而近幾年財務不佳的Leica,是不是也會引起Panasonic把她迎娶入門的念頭?看來日後的DSLR市場是越來越精彩了,Canon這個目前市場的王者地位也會受到更多的挑戰。

不過,說真的,我是不是該在Samsung吃下Pentax之前,先把之前脫手的Limited鏡買回來先存著呢...看來是要慎重考慮了。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至此:Rich Wang的好攝小舖 - 淺談-透鏡缺陷(上)淺談-透鏡缺陷(下)

最近看到Rich大所寫的這篇有關鏡頭成像原理的文章,圖文並茂、淺顯易懂,以往這種解說我多半只有在日文原文書或是一些日本原廠鏡頭型錄之中看到,現在終於有人把他詳細寫成中文了,這樣的好文不推就太可惜了。尤其是剛踏入攝影的新手,看完之後就會了解到許多比較特殊的專有名詞,日後也比較不會誤用,也更能了解各個鏡頭的特性了。大家有空可以仔細讀一讀喔!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這次的測試有點不大嚴謹,因為場景中車子的數量多寡不定,造成整體的入光量也不一致。再者,F11本身沒有M模式,無法藉由固定光圈快門值來控制入光量。另外,我個人是站在天橋上,將F11放在柱子上面較平坦的位置所拍攝的,所以也不是很妥當的固定方式。不過,大家加減看看吧!歡迎各位批評指教喔!

以下的圖,都是以快門先決模式,點測光的方式所拍攝的。

首先,在看ISO的測試之前,先來印證之前F10及F11的通病-『紫光魔影』



這是在光圈設定為F/2.8的情況下所拍攝的,好像紫光不大明顯,是嗎?畫面左上倒是出現了明顯的光斑。



這是前一張中間車陣的1:1等比例放大圖,如何?果然相當明顯吧!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在各個ISO值下的表現:



同樣的場景,我們在各個ISO值各拍一張,然後擷取畫面中這四處紅框標示的位置,來讓大家比較:

位置1
 ISO80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位置2
 ISO80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位置3
 ISO80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位置4
 ISO80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其實,我應該還要再把20D跟F11相同的畫面及ISO值下的拍攝結果,放入比較,大家才好比對其中的差異,不過,那天我忘了帶20D了...,所以只好請各位將就吧!依我個人而言,大概F11的ISO800是我能接受的極限,但是這種成績已經難能可貴了,比起其他上ISO400就滿天星星的消費機來說,應該算是揚眉吐氣了!

上面的畫面,幾乎都是在F/8的情況下拍攝的,星芒真是相當耀眼,也是這顆鏡頭的特色之一,喜歡這種六芒星的人,應該會很興奮吧!不過,在邊緣處的光斑似乎蠻明顯的,看來鏡頭的鍍膜好像沒有很理想...,下次有機會再讓它跟太陽做個極限測試吧!

以上,就是我簡單的測試,歡迎各位給予指導,謝謝!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先前因為有逛電腦展的習慣,所以個人在最近這一年多來也拍了好幾次世貿展覽的秀,因此,在這方面也累積了一些心得,趁著最近又進入了世貿展覽的高峰期,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互相切磋一下,也可以供初次到展場拍攝的新手做一個參考。


(展場上重砲雲集,人潮洶湧,究竟要如何脫穎而出呢?)

出發前的準備:

1. 如果是消費型的相機,沒有太多需要準備的,記得電池充滿電、記憶卡帶足(隨身硬碟則視情況),如果可以接外閃及增距鏡,請一併帶妥。


(展場的神兵之一-鋁梯,感謝spiralman慷慨借圖)

2. 至於DSLR的用者,推薦中長焦的變焦鏡,愈大支愈好,一來光圈大,可以有較佳的散景;二來可以藉比吸引model的目光,拍到較佳的畫面;還有時侯可以有卡位的效果。外閃也是必帶,GN值越大、回電越快者越佳,如果有外接閃燈架當然更好,只是我很討厭這東西,因為常會擋到後面的人。至於柔光罩可以使用,降低閃光燈直打造成過硬的光線。電池和記憶卡不用說,行動硬碟也是推薦攜帶。如果有電池把手最好裝上,尤其是有帶F/2.8大光圈變焦鏡的人。至於展場的神兵-折凳和鋁梯,由於攜帶不方便,不大建議攜帶,但是如果不怕重或有特殊需求者,則不在此限。至於背器材的包包,以側背為主,方便拿取包包內的物品,大小則視個人攜帶物品多寡而定。

3. 行前請先看好相關報導,知道拍攝當天有沒有特別的來賓(如林志玲),一般假日比較會有,但是假日人多,卡位困難,我個人比較喜歡非假日去。如果展覽有收費,注意看看有沒有折價卷可用。

展場拍攝重點:

1. 位置很重要,如果先知道表演時間(一般舞台旁邊都會公布),就可以提早前往,當然,先前提到的折凳或鋁梯,可以提供較好的制高點,不容易被別人擋住視線,model也比較會注意到你。不過,你的鏡頭最好是70-200mm之類的,才拍得到特寫鏡頭。如果您帶的鏡頭不夠引人注目,站的位置可以選在有長鏡頭的友人身旁,也會蠻有效的。

2. 機身的設定:如果是消費機,大概ISO值設到200就很拼了,建議定在100即可,除非無法達到安全快門。若是DSLR,可以設到ISO 400,兼顧畫質和快門速度。白平衡如果現場光源複雜的情況下,可以用AWB,如果光線比較單純,而您又有用閃光燈,倒是可以考慮設為閃燈白平衡,不過,我是建議拍RAW檔,若白平衡的結果不滿意,回家還可以再調整。到達舞台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用M模式測舞台光線,調整相機的光圈快門至自己希望的數值,這部份主要是決定背景入光量。

3. 閃光燈設定:閃光燈用來決定model曝光的部份,我是習慣交給外閃的TTL決定,當然可以依個人喜好增減外閃強弱,或者您對閃光燈的操縱已經出神入化,手動設定亦可。注意如果您的快門速度已經超過機身的快門同步速度,請記得把閃光燈設定至高速同步的模式,否則拍出來的model臉部會曝光不足。拍幾張之後要記得看一下照片,注意曝光情形,還有,閃光燈擊發的狀況,不要閃光燈已經沒電了還拍得很高興,回家看照片會流淚的,我就曾經這樣...。要注意的還有自己閃光燈回電的速度,控制自己拍攝的節奏。


(高速同步閃燈模式下,請注意最大拍攝距離會急遽減少的情況)

4. 拍攝要領:首重對焦準確,一般對焦都是對眼睛,除非有其它考量。相機一般都有數個對焦點,我會建議選擇距離您所要對焦位置最近的對焦點來對焦。有人習慣用中央對焦點來對,但是往往對到要對的地方之後,鏡頭必須位移好一段距離才能到所要構圖的位置,不但要花時間,可能miss掉一閃而逝的表情外,還可能因此而造成失焦的情況(因為拍人大多光圈大,焦距長,所以景深都比較淺)。注意快門速度不要落於安全快門以下,要不然容易拍出模糊的照片,當然有IS、VR、AS等防手振更佳。如果您有單腳架也可以使用來增加穩定度。

5. Model神情捕捉:基本上每位model應該都會照顧到各個角度的攝影者,但是依我的觀察,她們最常面對的是正前方90~120度之間,所以您如果站好位置可以說是有了更多拍好照片的機會。拍攝時量力而為,不要一上場就猛按快門,構圖還是要注意,而且如果您相機的反應比較慢,猛按快門的結果就是會有好一陣子相機不反應,快門按不下去,錯失好畫面不說,有時候還會在觀景窗看到model瞋怪的眼神...(都擺好POSE給你拍了,你還不拍!)。所以對好焦之後要稍微耐心等候,等到model轉到您預設的角度,或是注視者您的相機時再動手,這樣才會提高成功率。

6. 舊地重遊:「同樣的招式,第二次對聖鬥士是不管用的!」...扯太遠了,不過,在展場拍照也是一樣的,第二次拍攝您會瞭解到model的出場順序、以及移動的路線,有時因為介紹商品的緣故,model會移動到不同的場地,所以如果您有看過一次流程,您就可以在快換場地之前先到下個地點站好位置。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如果要拍到好照片,這一招可是最重要的,否則,就只好期望您的配備夠齊全,就算站的很遠您也可以拍得到囉!

以上,就是小弟在拍過幾場展覽後淺薄的心得,也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夠完整正確,希望看過這篇文章的先進們如果發現有疏漏或錯誤之處,可以不吝指正,同時可以嘉惠剛要嘗試展場拍攝的新手們。最後要提醒的是希望個位在拍展場的時候也要注意尊重彼此,不要因位卡位傷了和氣,後排的人不要硬是往前面擠,前排的人也不要擋到太多後排的同好,大家和和氣氣都有照可以拍,多好!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至此:If I may venture an opinion, I'd say … [攝影] 給社上的你們...

自從30年前,Kodak發明了第一台數位相機的原型機之後,似乎就預言著攝影的世界將會掀起一番天翻地覆的改變。果不其然,在數位技術精進的這五、六年之間,數位相機不知為何已經深入大部分家庭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攝影,也突然變成一門顯學,從以往只有少部分有興趣者才鑽研的技術,突然成了許多人爭相學習的科目。

也因此,數位和傳統的爭論、後製與不後製的堅持,就成了許多攝影人茶餘飯後的爭論話題,雖然最近在各大攝影論壇中,這類的話題漸漸比較減少,但是在兩三年前可是三不五時就會有的。雖說真理越辯越明,但是卻也常流於意氣之爭,傷了大家的和氣。

小弟真正意識到拿相機是要拍出一張讓自己滿意的相片而非記錄照的時候,手上有的,已經是Sony DSC F707的數位相機了,所以本來就對傳統的東西感覺很淡薄,一向認為手上拿的工具是不是傳統的並不重要,後製只要能適度的表現出攝影者的意念也是可以的。所以對於這些爭議,覺得是沒有什麼意思。不過在拜讀了entangle兄的這篇文章之後,覺得說的真是好啊!我們現在所做的,不就是在處理『光』這個東西嗎?我們手上玩弄的,不就是要將那一束束的光線,放到他應該放製的位置上面去嗎?回歸到最初,銀鹽和數位並不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而是彼此纏繞密不可分的。真正要拍得好照片,只有技術是不夠的。技術是可以學習的,但是許多對顏色、構圖的體會和心得,卻是要大量的實做才能夠體會,這點我想在傳統暗房待過、操作過的人一定比我這種速成用數位機學習的人還要來的扎實。

或許是自己漸漸玩得深入了一點,後來在拿著DSLR攝影的時候就開始講究要用RAW檔來拍攝,每次回來之後都一定要經過自己的處理才能將成品展示給別人看。這樣子的過程,或許比不上傳統攝影人在暗房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收穫,但是給我的感覺卻是更能夠去回顧當下拍攝的時候,並且漸漸能夠體會『光』在攝影上面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這個是在我當初只拍JPG檔時所難以認知的。

如果大家有空,可以去拜讀一下entangle兄的大作,相信您多少會有一些心得的。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entax *ist D算是我開始學習攝影之後的第二台相機,從2003年12月在日本大阪買下它,直到今年的八月,算算有一年八個月的時間,這中間它一直是我終實的好伙伴,同時也是帶我進窺攝影堂奧的恩師。在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小弟在此將這段時間使用的心得整理出來,給大家作個參考,也算是對我的*ist D留下一個紀念。

以下將會分成數點來討論:

(1)機身大小及堅實度:*ist D在初發售時就標榜世界最輕、最小的DSLR。對於它的大小,的確是相當適合作為旅遊機,配上輕巧的Pentax鏡頭,就算是男生較大的手,也不致於覺得不適。但是如果配上如FA☆80-200mm F/2.8,在沒有手把的情況下便很容易覺得難以持握,容易手酸。所以大概*ist D的大小對於男生來說已經是可以接受的下限了。曾經試拿Canon EOS 350D,就覺得太小不順手。當然,這種手感要自己試過才清楚,每個人都會有點不同。至於它的堅實度則沒有問題,機身結構為金屬,的確是中階機應有的條件。這也成為我之後換機時為何換Canon 20D而非Nikon D70的一個原因之一。

(2)機身選單及按鈕安排:就選單方面來說,*ist D提供三組常用設定的記憶,十分方便,而大致上選單內容也清楚明瞭,這倒是中規中矩,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提供更細部的白平衡(K值)的設定。機身上的按鈕及轉盤都把常用的功能,像ISO值、檔案格式、白平衡都做上去了,不必為了某些選擇還要進入選單才行。前後兩個轉盤、快門、AE-L的位置也不會太難按,熟悉之後就很容易操控。整體的按鍵還不錯,不過早期出的機器後面的十字鈕頗難按,常常按了之後沒反應,後來大概是有人抱怨,所以後來就有改善,這樣一來就好多了。一般來說,中階機身上大多安排有兩個轉盤,可以讓你在拍攝的同時,迅速調整光圈、快門,或者是曝光補償,這點優勢我覺得也是低階機難以取代的,像我這種已經習慣兩個轉盤的人,就很難回頭在去使用一個轉盤的機身,這真不知道是好是壞,不過兩個轉盤的便利性的確比較好。

(3)LCD:關於這點我就得抱怨了,失真的情況相當嚴重。每每照完後用機背LCD瀏覽都覺得相片OK,顏色漂亮,但是上傳到電腦看卻都不一樣,不是曝光不足,就是顏色灰暗,想要調整到跟之前在LCD上看到的一樣,有時就很不容易。我常覺得如果JPG拍出來的效果就如同LCD上顯示的一般,我就不用每次都拍RAW檔回去慢慢修了。另外,LCD偏藍也是許多人抱怨的的問題,這也會影響到拍照後判斷的結果。看來這個LCD真是*ist D的大罩門啊!

(4)觀景窗:大而明亮的觀景窗一直是Pentax DSLR的特色,再加上Pentax在轉接老鏡很方便的優勢,吸引了不少手動鏡的愛好者。雖然我是AF的擁護者,但是我也試過手動鏡對焦,的確是還蠻方便的,而且合焦還會告訴你,又是一大利多。不過觀景窗色澤較黃的情形的確存在,只是對我來說不大有影響就是了。

(5)實際拍攝感想:*ist D在當時所出的DSLR中,開機速度快可是數一數二的,這對於臨時要搶拍一些畫面時特別有幫助,比如在車上臨時看到窗外美麗的景色時。幾乎時開闢打開,機器抬起到眼前就可以拍,完全不拖泥帶水。至於快門時滯根據日本雜誌測試是比較慢,但是以業餘使用的情況應該不會影響。連拍速度約2.7fps,以中階機來說是稍慢,可是一般情況下也夠用。比較令我傷腦筋的是buffer太小、以及寫入速度過慢,在拍攝RAW檔的情況下,一旦在短時間內拍約5張照片左右,就會面臨好一段時間(大概十秒左右吧,我沒仔細算)快門按不下去的景況,這時你就會在觀景窗看到被拍攝的人一副瞋怪的表情,覺得你怎麼瞄了那麼久還不拍...這...真是尷尬啊!我可是很努力的在按快門的,只是它不聽使喚而已。這一點,大概是我對*ist D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6)記錄格式與拍攝結果:這個大概也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地方。它肥大的RAW檔似乎不斷的督促使用者要再買更大的記憶卡。一張512MB的CF卡仿佛像是一卷底片,拍約36張就滿了,如果不是有行動硬碟的幫助,或是財力雄厚擁有多張大容量的記憶卡,按快門時可得稍加考慮才行。再來就是它不支援RAW+JPG檔同時記錄的方式,這樣就要考慮到是要犧牲便利性(JPG可直接看)、還是要犧牲畫質及後製的空間(RAW檔後製佳)。至於說到拍攝後的畫質和顏色,小弟一路是數位機養大的,所以要在眾前輩面前夸夸而談數位和傳統的顏色如何如何、鏡頭發色的特性怎樣,簡直是斑門弄斧。但是,拍RAW的經驗告訴我,如果直接轉檔(尤其用Photoshop),顏色會較平淡,也似乎有點灰灰的,稍微拉一下曲線會比較好。JPG檔沒這麼明顯,但是也不如消費機飽和明豔。我第一次拍攝完後還蠻不習慣(前一台是Sony F707),但是後來也可以接受,加上改拍RAW,這就不是問題了。最近出的幾台DSLR,拍出來的JPG內建設定的飽和度較高,甚至還可以植入各種曲線調整,比起來,這可能更接近大眾的需求。

(7)白平衡:機器內是建立了幾種白平衡的設定,但是和當時的消費機差不多,缺乏K值的設定。不過,如果拍RAW檔,大概影響不大。自動白平衡大部分的時候還算可以,只是複雜光線下就不大準,尤其是室內昏黃的燈光下。但是就當時的DSLR來說,似乎其他的也不是都準,所以也無需苛責。

(8)電源:*istD所使用的,是一般最普遍的三號電池,而非其他相機廠所愛用的專屬格式鋰電池。這一點,在DSLR上面當初也算是一種創新,不過其實想想,也滿有道理的,因為畢竟DSLR比一般的DC耗電量要少,所以三號電池也是足堪大任,再加上高電流的充電電池不斷地研發,未來是滿有看頭的。不過,就我自己的使用上來說,電池的續航力的確不如其他的鋰電池機種,就算我用的是RCRV3,大約拍攝四、五百張電力也是用罄(當然,中間還有看照片幾次)。而且在旅行方面,並不會因此而少帶了充電器。當然,好處也不是沒有,因為用三號電池的關係,所以可以和閃光燈共用電池,另外,真的在外面沒有電的時候,比較容易就可以買到三號電池來補充,我有一次在拍展場的時候就是如此。關於電池,真的是隨人好惡,所以也沒什麼好爭論的。只是有兩點要補充的:一是*istD在快要沒電的時候容易當機,比如說快門按下打開後就沒有反應,重新開機光圈會自動跑到8.0,這時候就該換電池啦!另一是目前外面賣的充電電池自放電的情況我覺得依舊比較嚴重(相對於鋰電池),所以出門拍照前得先確定一下才行。

以上各點,純粹是我個人這段時間之中就自己的拍攝經驗以及拍攝出來的結果歸納出來的結論,其中不乏一些主觀的個人論述,各位可以斟酌參考。老話一句,沒有完美的機器,只有適合自己的相機。

Pentax *istD或許不是一台完美的相機,但它的確是一時之選,對於原有的Pentax用家,也提供了一個從傳統到數位的銜接。對我個人,它的確在這段時間教了我許多攝影真正的概念,讓我從一拿著F707卻覺得自己很利害的井底之蛙,到真正能夠了解攝影之海的廣大遼闊。它之於我的,已經遠超過它原有的功能了。這真的是當初我買下它時所意料不到的。而且,Pentax的用戶們就我所知的,都很親切助人,當初我也是受到手札Pentax版的氣氛感染,才會在*istD和10D之間選了*istD。

最後,也是我最深切的期望,就是Pentax能夠更加油,在各個方面能再迎頭趕上各家,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到Pentax的優點。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此處提供前面測試中原圖之連結,希望對大家能有些幫助。

再次強調一下,這些測試並非要對這些鏡頭比出高下,而是要幫助大家在選鏡時有個參考,畢竟每個人的C/P值是不同的,所以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

檔案每張約2MB左右,請在原圖上按滑鼠右鍵,選擇在新視窗開啟,或用FlashGet等續傳軟體下載比較方便。

F 70-210mm F/4-5.6,開啟閃燈

 

70mm

80mm

200mm

210mm

F/4

原圖

原圖

 

 

F/5.6

 

 

原圖

原圖

F/8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F 70-210mm F/4-5.6,未開閃燈

 

70mm

80mm

200mm

210mm

F/4

原圖

原圖

 

 

F/5.6

 

 

原圖

原圖

F/8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FA 80-320mm F/4.5-5.6,開啟閃燈

 

80mm

200mm

320mm

F/4.5

原圖

原圖

 

F/5.6

 

 

原圖

F8

原圖

原圖

原圖


FA 80-320mm F/4.5-5.6,未開閃燈

 

80mm

200mm

320mm

F/4.5

原圖

原圖

 

F/5.6

 

 

原圖

F8

原圖

原圖

原圖


FA☆80-200mm F/2.8,開啟閃燈

 

80mm

200mm

F/2.8

原圖

原圖

F/4

原圖

原圖

F/8

原圖

原圖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一篇一樣是要將剩下的部分測試公布:FA 80-320mm F/4.5-5.6的320mm端畫質以及FA☆80-200mm F/2.8在開放光圈下的表現。至於F 70-210mm F/4-5.6的70及210mm端因為和80及200mm端相似,所以屆時只會貼上原圖供大家下載,在此就不多做比較了。

測試的條件同前:相機為*istD,畫質設定為JPG三顆星、僅銳利度設定+ 1,白平衡為AWB,並且使用AF 360FGZ做開閃燈及不開閃燈的測試。相機拍攝時上腳架,並且使用快門線以降低震動,拍攝模式為光圈優先、中央點對焦、點測光模式。每個畫面均會拍攝兩張以上,挑選較好的一張來比較。

下面和之前相同,會將原圖縮圖、以及原圖右下、左下及中央部分裁切之原圖貼上來供大家參考。並且會直接標示是哪顆鏡頭在何種情況下拍攝,就不必讓大家再費神去猜了。^_^

FA 80-320mm F/4.5-5.6、焦距320mm、光圈5.6、未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FA 80-320mm F/4.5-5.6、焦距320mm、光圈5.6、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FA 80-320mm F/4.5-5.6、焦距320mm、光圈8、未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FA 80-320mm F/4.5-5.6、焦距320mm、光圈8、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FA☆80-200mm F/2.8、焦距80mm、光圈2.8、未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FA☆80-200mm F/2.8、焦距80mm、光圈2.8、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FA☆80-200mm F/2.8、焦距200mm、光圈2.8、未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FA☆80-200mm F/2.8、焦距200mm、光圈2.8、開閃光燈: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以上就是我這次所做的所有測試,稍晚會將原圖的連結一一貼上來供大家參考,除了研究之外,請各位勿移作他用,謝謝。

這大概是我最後一次拿著Pentax的鏡頭及機身做測試了!測試完後,我的*istD相片計數停留在9988張,在它離開我之前的這一年半多的時間(我是2003年底在日本買到的),我還沒能把他拍過萬張以上...

其實,這一篇的相片在八月初就已經拍完了,拍完了之後,我就將整套的相機和鏡頭全部賣給了一位好友。主要是因為對Pentax未來的不確定感,尤其那時候看到KM要和Sony合作,而且Canon持續壯大,對Pentax的未來有點灰心;另一方面,覺得Pentax那時候有些器材的部分讓我覺得用起來有所限制(主要有限制的,可能還是自己的技術吧...,如果相機後的那顆腦袋可以換的話,我可能會考慮...),像是AF 360FGZ不能左右轉頭、GN值太小、缺少防手振的功能等等(結果沒多久就出了AF 540FGZ...Orz...),再加上十一月將有一個重要的考試,基於上述種種的理由,乾脆全數出清,觀望一陣子再選擇要進入哪一個系統再說...所以,就把整套都賣出了...

事實上,我還是蠻捨不得Pentax的,尤其是Limited三鏡、以及DA 16-45mm F/4和DA 14mm F/2.8,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好鏡,而且Pentax的抗耀光能力真是一流,不過,我實在是養不起兩個系統,或許將來有一天,我會再把它們請回家門,但是目前就只能先這樣了。

在沒有了Pentax的這一段時間,是有點寂寞,觀望了一陣子,最後在一次的機會中買下了Canon EOS 20D,當然還是有點掙扎和疑慮(諸如對焦問題、廣角鏡不夠優),但是看在賣家的品相及價錢合理,還是出手了,希望Canon不會令我失望吧!

最後,要跟各位支持Pentax的朋友們說聲對不起,因為我最後還是沒能留在Pentax,希望大家能繼續用P家的好鏡拍出優秀的作品,也希望我能和大家繼續切磋技藝。再見了,Pentax!

共有位訪客到此一遊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唉...這一次都沒有人出來猜猜看,是小弟做的測試太差了嗎...Orz...

不過這一次的測試照片仔細看的話,的確在FA 80-320mm F/4.5-5.6和F 70-210mm F/4-5.6之間會有點難分別,因為F 70-210mm F/4-5.6在測試中已經相當接近210mm的最遠距離,而且這支鏡頭在180mm以後,的確會有柔化及畫質下降明顯的問題。

那麼,我們便來公布答案吧!

正解就是:
第一組:FA 80-320mm F/4.5-5.6
第二組:F 70-210mm F/4-5.6
第三組:FA☆80-200mm F/2.8
第四組:FA☆80-200mm F/2.8
第五組:FA 80-320mm F/4.5-5.6
第六組: F 70-210mm F/4-5.6

您有猜對了嗎?

從這幾次的測試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就算是APS-C的片幅、只有六百萬畫素的情形下,鏡頭本身的解析能力以及邊角畫質下降的問題都還是可以清楚地被檢視出來,更不用說未來如果真的FF片幅、千萬畫素以上的DSLR當道,屆時就會像照妖鏡一樣,把所有鏡頭的缺點通通暴露出來。難怪當初我有用Canon EOS10D的朋友跟我說:『L鏡在DSLR上面表現不怎麼樣,但卻又非L鏡不可!』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種DSLR邊角畫質下降明顯的弱點,也和鏡頭的設計以及CCD/CMOS先天邊角問題有關,在目前鏡頭各家都針對DSLR推出改良或專用鏡,以及還在進步中的CCD/CMOS的情況下,或許未來就不成問題了!而且,其實大多數人不會常常有1:1檢視或洗大照片的要求,圖一縮之後,缺點就大幅度改善,銘鏡和狗鏡間的區別也就不那麼大了。

下一次會將剩下未貼出來的部分公布,包括FA☆80-200mm F/2.8在光圈全開情況下的表現以及FA 80-320mm F/4.5-5.6 在320mm端的表現,請各位繼續支持。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接下來這一篇一樣是這三顆鏡頭:F 70-210mm F/4-5.6、FA 80-320mm F/4.5-5.6、FA☆80-200mm F/2.8,看他們在200mm端的表現測試。

測試的條件同前:相機為*istD,畫質設定為JPG三顆星、僅銳利度設定+1,白平衡為AWB,並且使用AF 360FGZ做開閃燈及不開閃燈的測試。相機拍攝時上腳架,並且使用快門線以降低震動,拍攝模式為光圈優先、中央點對焦、點測光模式。每個畫面均會拍攝兩張以上,挑選較好的一張來比較。

下面一樣會將原圖縮圖、以及原圖右下、左下及中央部分裁切之原圖貼上來供大家參考。這一次會比較不一樣的一點是因為光圈的關係,因為F 70-210mm F/4-5.6和FA 80-320mm F/4.5-5.6在200mm端的最大光圈分別是5.6及4.5,所以會有一點差異。另外FA☆80-200mm F/2.8則是設在F4來做測試。

這次依舊先不公布答案,大家可以猜猜看,答案我會在9/19號時公布。

以下是焦距200mm,光圈約4-5.6左右,未開閃光燈時比較:

第一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二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三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以下是焦距80mm,光圈約4-5.6左右,開啟閃光燈時比較:

第一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二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三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以下是焦距80mm,光圈8,未開閃光燈時比較:(請注意,以下三組的順序和前三組不盡相同

第四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五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六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以下是焦距80mm,光圈8,開啟閃光燈時比較:

第四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五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六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好吧,到了公布答案的時間了!



我只能說,大家的眼睛都太利了。還是...這三顆鏡頭等級實在差太多了,以致於很容易就可以分辨。不過,還是要稱讚一下兩位猜中的人,果然是相當厲害啊!

正解就是:
第一組:F 70-210mm F/4-5.6
第二組:FA☆80-200mm F/2.8
第三組:FA 80-320mm F/4.5-5.6
第四組:FA 80-320mm F/4.5-5.6
第五組:F 70-210mm F/4-5.6
第六組:FA☆80-200mm F/2.8

其實仔細看起來,不論是細節還是清晰度,放大到1:1檢視之後,這三顆鏡頭真的是高下立判,不過這也是很符合現況的,畢竟星鏡和一般的普通鏡總是要有點差異的,不是嗎?而F 70-210mm F/4-5.6大致上就位在中間的水平,算是在畫質和重量上取得一個妥協。不過,我倒是蠻有興趣知道如果這個測試加入A 70-210mm F/4以及新的DA 55-200mm F/4-5.6來比較,排名上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我猜,FA 80-320mm F/4.5-5.6恐怕還是墊底的吧!

答案就如上面所公布的一般,您猜對了嗎?不過,這只是80mm端的比較。下一回,PART II要推出的就是200mm端的比較畫面了,請各位拭目以待。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entax的使用者在長鏡方面的選擇的確是比較少,因此,如何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鏡頭便十分重要。以下就個人手上擁有的三顆鏡頭:F 70-210mm F/4-5.6、FA 80-320mm F/4.5-5.6、FA☆80-200mm F/2.8來做簡單的比較,供大家做個參考。

會挑選這三顆鏡頭主要也是因為他們焦段相近的關係。不過,測試上面也頗為麻煩。測試上會對各個鏡頭的最長、最短焦段以及最大的光圈各做拍攝,同時為互相比較,還會拍攝80mm、200mm以及光圈F4、F8的相片以方便比較。測試所使用的相機為*istD,畫質設定為JPG三顆星、僅銳利度設定+1,白平衡為AWB,並且使用AF 360FGZ做開閃燈及不開閃燈的測試。相機拍攝時上腳架,並且使用快門線以降低震動,拍攝模式為光圈優先、中央點對焦、點測光模式。每個畫面均會拍攝兩張以上,挑選較好的一張來比較。

下面會將原圖縮圖、以及原圖右下、左下及中央部分原圖貼上來供大家參考。不過,由於鏡身長度皆不相同以及在換鏡時不小心稍微改變腳架位置的關係,畫面範圍會有點不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太在意。

這篇會先貼上在80mm左右的焦段三鏡的照片。為了讓大家能仔細比較,我先不公布答案,大家可以先猜猜看,答案我會在9/15號時公布。

以下是焦距80mm,光圈約4左右(因為FA 80-320mm F/4.5-5.6最大光圈為4.5),未開閃光燈時比較:

第一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二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三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以下是焦距80mm,光圈約4左右(因為FA 80-320mm F/4.5-5.6最大光圈為4.5),開啟閃光燈時比較:

第一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二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三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以下是焦距80mm,光圈8,未開閃光燈時比較:(請注意,以下三組的順序和前三組不盡相同

第四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五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六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以下是焦距80mm,光圈8,開啟閃光燈時比較:

第四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第五組:


右下截圖左下截圖中央截圖

第六組:


右下截圖
左下截圖
中央截圖

您可以將您的猜測寫在下面的留言中,看看屆時答案公布的時候和您的猜測相不相符^_^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Canon又開始了!

最近網路的Canon討論版無一不是在討論Canon新的『傢私』。從八月初以來,感覺到似乎是有人在後面操控一般,Canon新機、新鏡、新閃燈的消息一項一項的接著放出來,讓人覺得這似乎是有計畫性的想要掀起話題,讓Canon的曝光率增高,同時也讓大家內心有所期待。於是乎,各大討論區無不出現有關FF(Full Frame)的好處、價格、以及最重要的-拿Nikon來比較-的話題,似乎一定要辯出一個真理來不可。

就在8月22日,Canon果然不負眾望的把謠言中的新機絲通通搬出來:5D、1D Mark II N、EF 24-105mm F/4 IS L、EF 70-300mm F/4-5.6 IS、Speedlite 430 EX,同時還附加了一大堆S、A、SD系列的新消費機,讓看到Dpreview版面的我,誤以為是不是來到了Canon的網站...

我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擁有FF的5D了。這台標價美金3299元(折合台幣約106000元左右),算是第一台將擁有FF的DSLR拉進新台幣五位數內的第一人(這是預計的店頭價格),光是這個價格就夠讓一堆人興奮的了,因為5D不但擁有全幅,而且機身等級比20D高,雖然連拍速度較慢,但可連拍張數變多(JPG:60張、RAW:17張),再加上一些特異功能,如除了原本對焦的九點之外,還有六點『隱形』的對焦點(應該是供連拍運動中物體使用的)、ISO 50,以及Canon用家最缺的-點測光!(中央面積3.5%區域)

5D是不是夠格稱之『平價』,這大概見仁見智,但相對於目前抬面上叫得出名號的FF機,5D的確是相對比較便宜而且功能還不錯的機器。對於眾多曾經用過Canon Film-SLR的用戶們,至少是提供了一個讓他們手上鏡頭恢復原來視野的解決方案。雖然這次5D看起來和當初300D推出時一樣,都是打著比當時同級機市價較低的水準來吸引用戶,但是我認為衝擊可能較小,因為300D是真的比較低價,他可引吸引新入門DSLR的用戶購買,就算是因為他的低價考慮換系統的人,代價也比較低。而5D吸引的,多半是職業或資深業餘用家,這些人多半有較多的鏡頭包袱,而5D的價格也不是那麼的一蹴可幾,所以要吸引其他家用戶跳進來的機會相對較低。不過,我想這帶給各家心理的衝擊及壓力應該是有的。至少對於N家以及新結盟的KM和Sony有一定程度的壓制作用。

此外,EF 24-105mm F/4 IS L的出現也是蠻令人吃驚的,這是到後期才放出來的風聲,本來還讓大家以為這只是『芭樂票』,沒想到後來越見真實。對於技術方面,因為是F/4的關係,應該沒有F/2.8恆定光圈來的難,但是對整個Canon的鏡頭線來說,卻是讓Canon的用戶有了湊齊『小三元』L鏡的機會,不但兼顧了畫質,還兼顧了重量,重要的是,這一顆鏡頭還有IS加持,安全快門絕對不遜於F/2.8的大三元,又提供了比較廣距離的變焦,方便性因而大增。光是這一點,我想應該就會有很多Canon的用戶搶進吧!而另外一支鏡頭EF 70-300mm F/4-5.6 IS,應該是舊版的改款,目的可能是想要爭取買不起小綠(EF 70-300mm F/4.5-5.6 DO IS)的用戶,畢竟一顆35000的鏡頭不是每個人都負擔的起的。

其他的430EX,對Canon用戶來說似乎比原先的420EX來的好,這也算一項進步吧!只是,被Pentax 360FGZ寵壞的我,總是覺得閃燈後面要有轉盤才好用,這一點似乎只有580EX才做的到了。

總而言之,Canon在這一仗可又是做了一次漂亮的出擊,精銳盡出,剩下的,就看各家要如何接招了。當然,還有一點亟待克服,也是這次大家討論的重點,就是新機是否有偏焦的老問題。我想,依問題已經發生這麼久,Canon應該不可能不注意到吧!多少會有一些解決才是,新機以及新鏡應該都有針對此來調整,就拭目以待吧!其實,我個人認為,對Canon的用戶來說,最大的問題,應該還是銀子的問題吧...

參考資料:
DPReview: Canon EOS 5D Preview
Canon Japan Website: 5D Samples
DC View: Canon 5D, 1D/1Ds Mk II比較(需登入DC View會員方可瀏覽)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今天在DPReview上面發的消息,果然Pentax的作風就是保密到家啊!除了大家知道的DA12-24之外,其他的似乎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讓人搞不大清楚他下一步要怎麼走。

看一看這次發表的新機-*ist DS2,好像有點缺乏誠意的感覺,除了2.5吋的LCD外,整體的定位還是屬於低價機的範圍,包括連拍為每秒2.8張,最多連拍8張,Flash X-sync也只有1/180...怎麼看,都覺得還不是很讓人滿意(我是用中高階機的眼光去看的),所以還是有點讓我小失望,希望不久後還有更高階新機的消息吧!

除了DA鏡以外,讓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應該就是AF 540FGZ的發表吧!這個GN值達到54的新閃燈我想應該會對許多Pentax用家有提振士氣的效果,因為AF 360FGZ雖好,但是GN值略小,同時還不能左右轉頭。GN值低對於使用長鏡頭拍遠距離人像或是大太陽底下用高速閃燈補光都有很大的限制,而不能左右轉頭更是限制跳燈的功用。另外,在使用上我覺得360閃燈回電有點慢,而且不能加掛電池盒,不知道540是不是會改善這些缺點?

總而言之,最近又到了DSLR的發表高峰期,類似的新聞會不斷地被釋出,大家就好好的拭目以待吧!

相關連結:
DPReview News: Pentax *ist DS2
Digital Camera Review: Pentax *ist DS2 D-SLR introduction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ㄟ...雖然我是Pentax的使用者,但是我一直對KM的D7D畫質及CCD防手振功能很羨慕,今天上網一下居然就看到了新的KM入門DSLR α-Sweet DIGITAL(日本以外地區的名稱應該是D5D)發表,看來在入門機的範圍內,各家一陣廝殺惡鬥是免不了的了...

看了看內容,大致上最吸引人的浮動式CCD依舊存在,我想如果KM少了這個,恐怕就很難跟各家抗衡吧!。其他方面,畫素依舊是600萬的那塊Sony CCD,這倒是不怎麼重要,倒是也採取了跟N、P、C三家一樣的銀、黑兩色同出的策略,同時也朝輕量化(590g)邁進。

引擎方面是用「SUPHEED II」、「CxProcess III」,連拍達到3張/秒,可以連拍10張,畫質我想應該不會差D7D到哪裡去,而且又是定位在入門機,應該會調的比較討喜一點。大小為130.5×66.5×92.5mm。

看來,KM這次應該是真的要拼DSLR市場,以免繼續被邊緣化,同時也推出幾支新鏡助陣。不過,看著目前仍屬於稀少難買的Minolta鏡頭,實在對KM的未來擔憂啊!不過,我們自己的Pentax也應該要加油了,目前還看不到頂級機及*istD的下一代機種呢!有點等的望穿秋水了說..

參考網站:
α-Sweet DIGITAL/コニカミノルタ コニカミノルタ
CCDシフト手ブレ補正搭載入門機「α-Sweet DIGITAL」 コニカミノルタ
αシリーズ用35mm F1.4レンズを開発表明 コニカミノルタ
デジタル一眼専用交換ズームレンズ3機種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Pentax系統與其他的系統比較起來,可以說是比較輕量化後的系統,在攜帶上相對比較便利。雖然無Canon、Nikon系統的船堅砲利,可是該有的鏡頭也是有許多選擇,至少我覺得比起Minolta和Olympus來說是這個樣子,但是在這茫茫的鏡頭群中如何挑選適合的鏡頭呢?當然,每個人使用鏡頭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考量來搭配組合,而我,在旅遊的時候最常搭配的就是三顆鏡頭:Pentax SMC DA 16-45mm F/4 ED AL、Tamron SP AF 28-75mm F/2.8 AS XR Di LD Macro、Pentax SMC F70-210 F/4-5.6,這樣的組合可以涵蓋16mm至210mm的焦段(約等於傳統135相機24mm至305mm),幾乎所有一般的主題都不用擔心拍不到了。

首先是這顆當初隨著*istD一起推出的Pentax SMC DA 16-45mm F/4 ED AL,他的出現適時地為Pentax的DSLR解決廣角的問題,換算為一般135相機的焦距為24-67.5mm,算是還蠻實用的焦段,而且24mm在一般的情況下應付廣角端是夠用的,365g的重量在一般使用上來說還蠻輕的,重點是他是恆定光圈F/4.0,而且價格也相當實惠,比起Canon在相似焦段EF 17-40mm/F4L USM的兩萬多塊來說,是相當的有誠意了(不過人家是傳統相機也可用,當然有差)。無怪乎剛進P家門的人都會想配個一支。這支鏡頭用起來優點當然是不用再提了,因為大家都稱讚很多了,就說說他的缺點吧!基本上它的耀光是很少啦,只有在很嚴苛的光線環境下才會產生,算是一個不是缺點的缺點。另外,不知道是不是變形量比較大的關係,我常常拍起來會覺得水平線會有點歪掉,拍一些有明顯水平面的情況會感覺怪怪的。組裝上面來說,大致上感覺還可以,至少比大部分的FA或F鏡感覺來的好了,有些FA或F鏡的塑膠質感真的很重,不大好。

Tamron的這顆鏡頭則是網路上不管哪一家的使用者都頗有好評的鏡頭,它的[Di]就是指專為DSLR所設計的意思。雖然它是F/2.8大光圈的鏡頭,但是510g的重量就沒有其他各家同級鏡頭來的重,價格上面也是便宜了許多,約莫一萬出頭即可買到,也是C/P值頗高的鏡頭,跟各家同焦段『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大光圈F/2.8鏡頭,可說是有近似的成像素質,但是沒有他們驚人的天價。本來我在這個焦段所用的鏡頭是FA 24-90mm F/3.5-4.5,就是因為懾於它的大光圈,以及-最重要的一點-他可以當Macro鏡,所以才換為Tamron的。說起它的發色,可以說是比較偏暖調,和P家有點小不同,不過個人也覺得不錯,至於說散景我是覺得還好,中規中矩,也沒有特別迷人的地方。耀光的部分,我則是沒有習慣拿著它對著太陽挑戰,所以就比較沒什麼經驗,不過一般的情形下倒也沒見到過。對焦速度在*istD上面也是頗快,幾乎沒有迷焦過,這點就比P家自己同焦段的星鏡要好。至於說它的缺點,組裝還是差了一些,仔細看質感的確不大好,而且蓮花罩的拆卸不大順利,不像Pentax自家的就可以很俐落的拆卸。不過畢竟一分錢一分貨,這點我就不大苛求啦!

最後就是F70-210mm了。其實這一顆鏡頭已經停產,市面上能找到的大概都是二手的,成交價大約在3500-5000之間,在Photodo上面有它的資料,評價是3.4分,比FA☆80-200mm F/2.8的3.2分還要高!這支鏡頭雖然只有555g而已,但是拿在手上的感覺有點沈,覺得比起Tamron 28-75mm來說要重上許多。組裝上面質感是沒有說頂好,我這支的變焦環在70mm左右還蠻緊的,有時候要轉還得花點力氣。畫質上面來說,在180mm以後就會感覺比較鬆、比較柔,不過通常後製一下就可以補救回來,這就是DSLR的好處。對焦速度當然不算頂快,偶爾也會迷焦,但是我看到一些討論說它用在MZ-3和*istD上面的時候,迷焦的情況已經減少很多了。這一顆鏡頭最大的遺憾除了是沒新的可買之外,就是它的望遠端光圈只有5.6,稍微小了點,如果像A 70-210mm F/4有多好。目前Pentax是有計畫要出DA  50-200mm F4-5.6 ED如果畫質還不錯,應該可以順利取代F 70-210mm,只是望遠端依舊是F/5.6,有點小失望。另外提醒大家一點,F系的這支鏡有一支跟它類似,但是不是SMC的,購買時請小心。

如果依這樣算起來,大概加上*istD和閃燈及其它的電池等等,大概重約兩公斤多,在旅行的時候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負擔,是常出遠門的人一個可考慮的組合。如果考慮到未來會出的新鏡的話,我倒是覺得可用Pentax SMC DA 12-24mm F/4、Tamron SP AF 28-75mm F/2.8 AS XR Di LD Macro、Pentax SMC DA 50-200mm F/4-5.6這三者來搭配也不錯。要不然,若要再更輕一點,可以用Pentax SMC DA 16-45mm F/4加上Pentax SMC DA 50-200mm F/4-5.6來做組合也是個不錯的點子。

拉拉雜雜講了這麼一堆,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心得啦!只是提供一點經驗給大家,如果大家有其他更好的組合或指教,也歡迎大家提出來討論囉!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