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我們刻意避開日本人上班尖峰時間,先到麥當勞吃一頓早餐,然後再乘坐山手線(東京最著名的環狀線鐵路),到達原宿站,在這個許多商店還未開門的時間,來參拜有名的明治神宮。

明治神宮為紀念明治天皇與昭憲皇太后(一條美子,明治天皇皇后)而建。大正三年(西元1914)四月十一日,明治天皇駕崩二年多之後,昭憲皇太后也跟著去世。國民為了紀念他們的功德,希望在東京營建皇陵,無奈宮內廳已經在京都伏見勘定了土地,於是國民便發起「在東京建設神宮」的請願運動,明治神宮於焉誕生。明治神宮由從大正四年動工,前後發動十萬餘青年團的義務勞動,建成於大正九年十一月一日.據當時的新聞報導,11月1日為慶祝完工,,市民張燈結綵,燃放煙火,第一天前來參拜者就達五十萬人之眾,可見明治天皇在日本民眾心目中的地位。

本多靜六(1866-1952)是明治神宮建造的主要指導者,而建造神宮的中心人物是其弟子本鄉高德與上原敬二。本多靜六是日本林學、造林學之父,也是日本最初的近代公園「日比谷公園」設計者,全國各地大約有百處以上的公園都是他設計的。他選擇了櫧、櫟、樟、楠等常綠喬木來為神宮造林。本多的造林方式是「自然更新」,就是日後不用再利用人工植樹,或是播種增加樹木,而是任其自生自滅,自給自足,以便能夠一直維持著樹林的自然生態。這算是當時相當有創見的思想,也讓神宮和日本其他充滿杉樹的神社不同。



這便是通往神宮的入口,常會有一些服裝奇怪的Cosplay族在此,吸引旅客的目光以及攝影師的注意。



鳥居,是所有神社都有的特徵。在明治神宮的南北參道相匯之處聳立著大鳥居,高12米,寬17米,支柱直徑1-2米,重達13噸,是日本最大的木製明神鳥居。不過這並不是竣工時的原物,因為原來的鳥居在昭和四十一年被雷電擊中受損,但是當時在日本卻找不到同樣的良材可以重建。身為木材商的慈善家聞訊而起,遠赴台灣尋找建材用的巨大檜樹。終於在海拔三千三百公尺的密林深處找到了樹齡一千五百年的大樹,於是就被運往日本製作成新的鳥居,在昭和五十年(西元1975)十二月二十三日順利完成了日本最大的鳥居。



這是另一個裡面的小鳥居。






進入神社之前,都設有這種洗手漱口的地方,我很喜歡這種設計,看起來古色古香,頗具美感。



我們來到明治神宮的這一天,就正好是12月23日,碰到他們的天長祭,有許多神官出現在會場。可惜一方面因為不能靠近,二方面因為反差太大,拍出來的都不大好...















明治神宮平常就是日本人喜歡拍結婚照的地點,我們這天在這裡至少碰上四、五對新婚佳偶。






這真是對CMOS最大的考驗,純白和服上面的花紋和新娘臉上的亮度都要顧及,調整了老半天還是沒辦法完全滿意,果然20D的寬容度還是有差...






這位台灣的祝先生願望也太大了吧(我已將名字作馬賽克處理過)!雖然我也希望能夠如此:P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