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上次寫了一篇似近實遠的攝影路之後,除了自己沈澱思索以外,想要尋求突破最好的方式還是從別人的身上汲取經驗最快,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看的比較遠。而正巧最近就出了一本這樣的書-『攝影師之眼』
這本書很簡單,就是從最基礎的構圖開始說起!大家都知道練武最重基礎,其實『九層之塔,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哪項事情是不需要基礎的呢?千變萬化,莫不從根本而來,所以這本書一開始探討的就是構圖。但是作者麥可‧弗里曼並非如一般攝影書直接了當的告訴你什麼九宮格構圖、三角形構圖之類的,反而先從『視框』來探討,因為我們的照片就是被限制在這固定的框框之內,盡個人之所能來表現,所以要先了解我們在這個視框之內能做到什麼、重點在哪邊?
接著,從設計的基本原則來探討構圖,提出最基本的兩大原則『對比』與『平衡』來解釋構圖。當然,並不是要我們追求『極度平衡』或『極度對比』,雖然人眼會自動追求和諧平衡,但是留下些許的不平衡,會讓畫面更有趣、觀賞者的眼中也會自動去補齊這些不平衡之處,這才是照片的魅力所在。作者在此甚至利用一些影像心理學的方式來解釋構圖、解釋人眼接觸到照片之後搜尋重要資料的動眼順序,這樣的方式有助於我們在構圖的時候去思索如何安排畫面的元素。以上這些探討完之後,才是我們常見的一些討論照片中點、線、造型的構圖方式,這裡作者依舊用了許多實際的照片來印證他的說法,非常實際的告訴你為何這麼做、這麼構圖的魅力在那裡。
這本書後面的兩章討論的就比較特別了。第五章探討的是攝影的意圖,雖然意圖在攝影中少被討論到,但是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許多攝影作品,因為攝影者的意圖會決定照片的構圖、畫面的表現。麥可在這裡提出了幾種意圖:傳統或挑戰、臨機應變或事先計畫、紀實或表現、簡單或複雜、明確或曖昧、延遲、風格和流行,來解釋各種攝影的意圖。從這些攝影意圖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構圖形成的事先理由。事出必有因,能了解攝影的意圖、動機,就能更了解或安排照片的表現應該如何。
最後一章則是在探討攝影過程。我們常常會誤以為攝影過程不過就是按下快門那零點零幾秒的瞬間,因此攝影過程往往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攝影的過程應該包含從攝影者的眼睛看到景物之後,經由腦部的判斷來決定這攝影的時機以及手法,之後再轉化為我們手中的動作和相機的反應。麥可提出攝影者在腦中應該要有幾種『常備圖庫』,因為拍攝的時機往往不見得夠長,無法當下仔細考慮,這一套圖庫可以提供指引的方向或者事後瀏覽的參考。此外敏銳的觀察力、迅速的反應甚至是對場景中物體下一步的反應預測都是有助於整體畫面的表現!當然這些並非一蹴可幾,有時候甚至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可得的。作者還提到對周圍場景的探索、甚至是過段時間之後再重返拍攝現場,也都能幫助攝影者有不同的想法來拍攝照片。
攝影師之眼並非與一般人眼不同,但是的確多了許多要訓練的部分,如何依據意圖、心境和攝影師的能力來為影像構圖,才是攝影師的眼睛應該要做到的事情!這本書我雖然看完了,但其中的確有不少還需再琢磨甚至是練習的部份。對我個人來說,這本書的確是帶來了不少反省的地方,也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
參考資料:
書名: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 The Photographer’s Eye
* 原文作者:麥可.弗里曼(Michael Freeman)
* 譯者:吳光亞
*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8508811
* 裝訂:平裝
這本書很簡單,就是從最基礎的構圖開始說起!大家都知道練武最重基礎,其實『九層之塔,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哪項事情是不需要基礎的呢?千變萬化,莫不從根本而來,所以這本書一開始探討的就是構圖。但是作者麥可‧弗里曼並非如一般攝影書直接了當的告訴你什麼九宮格構圖、三角形構圖之類的,反而先從『視框』來探討,因為我們的照片就是被限制在這固定的框框之內,盡個人之所能來表現,所以要先了解我們在這個視框之內能做到什麼、重點在哪邊?
接著,從設計的基本原則來探討構圖,提出最基本的兩大原則『對比』與『平衡』來解釋構圖。當然,並不是要我們追求『極度平衡』或『極度對比』,雖然人眼會自動追求和諧平衡,但是留下些許的不平衡,會讓畫面更有趣、觀賞者的眼中也會自動去補齊這些不平衡之處,這才是照片的魅力所在。作者在此甚至利用一些影像心理學的方式來解釋構圖、解釋人眼接觸到照片之後搜尋重要資料的動眼順序,這樣的方式有助於我們在構圖的時候去思索如何安排畫面的元素。以上這些探討完之後,才是我們常見的一些討論照片中點、線、造型的構圖方式,這裡作者依舊用了許多實際的照片來印證他的說法,非常實際的告訴你為何這麼做、這麼構圖的魅力在那裡。
這本書後面的兩章討論的就比較特別了。第五章探討的是攝影的意圖,雖然意圖在攝影中少被討論到,但是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許多攝影作品,因為攝影者的意圖會決定照片的構圖、畫面的表現。麥可在這裡提出了幾種意圖:傳統或挑戰、臨機應變或事先計畫、紀實或表現、簡單或複雜、明確或曖昧、延遲、風格和流行,來解釋各種攝影的意圖。從這些攝影意圖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構圖形成的事先理由。事出必有因,能了解攝影的意圖、動機,就能更了解或安排照片的表現應該如何。
最後一章則是在探討攝影過程。我們常常會誤以為攝影過程不過就是按下快門那零點零幾秒的瞬間,因此攝影過程往往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攝影的過程應該包含從攝影者的眼睛看到景物之後,經由腦部的判斷來決定這攝影的時機以及手法,之後再轉化為我們手中的動作和相機的反應。麥可提出攝影者在腦中應該要有幾種『常備圖庫』,因為拍攝的時機往往不見得夠長,無法當下仔細考慮,這一套圖庫可以提供指引的方向或者事後瀏覽的參考。此外敏銳的觀察力、迅速的反應甚至是對場景中物體下一步的反應預測都是有助於整體畫面的表現!當然這些並非一蹴可幾,有時候甚至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可得的。作者還提到對周圍場景的探索、甚至是過段時間之後再重返拍攝現場,也都能幫助攝影者有不同的想法來拍攝照片。
攝影師之眼並非與一般人眼不同,但是的確多了許多要訓練的部分,如何依據意圖、心境和攝影師的能力來為影像構圖,才是攝影師的眼睛應該要做到的事情!這本書我雖然看完了,但其中的確有不少還需再琢磨甚至是練習的部份。對我個人來說,這本書的確是帶來了不少反省的地方,也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
參考資料:
書名: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 The Photographer’s Eye
* 原文作者:麥可.弗里曼(Michael Freeman)
* 譯者:吳光亞
*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8508811
* 裝訂:平裝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