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攝影器材及技巧討論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過了一個農曆春節後再回來,上網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到了Canon新機新鏡的消息。包括1D MkIII、EF 16-35mm F/2.8 II以及580 EX II的發表,雖然與先前眾多網路上流傳的5D MkII、3D、7D、1Ds MkIII、40D等等都不一樣,但是卻讓我覺得更是有趣,因為這三者的發表已經透露出許多Canon未來發展的訊息。


(本文所引用之照片版權皆為Canon公司所有,為介紹故引用之)

首先是1D MkIII,它的出現意味著APS-H(1.3X)的定位應該暫時是不會被消滅了,雖然之前許多人都認為1D和1Ds系列應該會合併,然後再發展出如Nikon的D2X一樣的裁切模式。或許是Canon認為1Ds及1D系列的需求不同(可能想賺兩手吧:P),所以沒有合併起來。雖然我個人也是認為兩系列合併比較好,但是看情況機會是不大了。

另外,1D MkIII還有幾個地方很有趣。第一就是機身多出可以調焦的功能,看來Canon對於自家機身與鏡頭有偏焦的情形是默認了,而且可能也是調焦調到煩了,所以乾脆下放此功能讓大家自己調整。這對於廣大的Canon用戶來說,不啻是一項福音,但反過來看,Canon也是難逃偷懶的嫌疑,可能是他們也不知道要如何一勞永逸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第二個讓我看到很有趣的應該是機身對於ISO(感光度)的能力。在新一代的DiGiC III處理引擎之下,可以將ISO往上提升到6400,從整個數位相機的發展史來看,相信再過沒多久的時間,數位相機能達到的感光度應該可以超越底片的能力,屆時就算環境光線較弱,也能順利拍出清晰且無許多雜訊的照片,這一點是我所衷心期盼的。



再來便是新鏡頭-EF 16-35mm F/2.8 L USM II了。會出這支鏡頭主要還是因為第一代的EF 16-35mm F/2.8 L USM常常被人垢病期畫質不佳,尤其在全幅下,邊角的畫質更是見光死,甚至許多人都認為它的小老弟EF 17-40mm F/4 L USM在畫質上不輸給它,抗耀光方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雖然EF 16-35mm F/2.8 L USM是2001年才推出的鏡頭,也只好再改版讓它改善目前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這支鏡頭主要的任務還不止如此。首先,它前方的鏡片開口由77mm改為82mm,很明顯地是想要改善邊角畫質以及失光的問題,這在另一個層面來說也代表Canon相當重視全片幅機的發展,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調整。其次,從大三元鏡廣角端的演進來看,最早的EF 20-35mm F/2.8 L USM,再來是EF 17-35mm F/2.8 L USM,再到EF 16-35mm F/2.8 L USM,Canon不斷地增加廣角端的廣度,但是這次Canon卻沒這麼做,一方面可能是這麼做有困難,不容易兼顧畫質,二方面我斗膽的猜想Canon認為在全片幅上16mm已經夠廣了,不需要為了APS-C片幅的使用者,而把這支三元鏡的廣角增大。簡單的說就是Canon透露出往全幅前進的決心與野心。看來如果其他大廠們短期沒有做全幅機的打算,Canon可能想在全幅這片「藍海」繼續開疆拓土,穩固己身的勢力,同時可以擺脫目前低價APS-C DSLR的競爭,讓自己的獲利更穩當。不過,這支新鏡頭的畫質如何,可能還是要等測試照以及一些使用者用過後才能確定,大家應該還沒忘記EF 24-105mm F/4 L IS USM和EF 70-300mm F/4~5.6 IS USM的事情吧!

早先也曾經傳出Canon為了全幅機的邊角問題,打算將鏡頭做一番革新,於是許多人都在揣測是否Canon又要重演當初FD轉EF這種更換鏡頭卡口的舊事,但是看到這支EF 16-35mm F/2.8 L USM II之後我就不這麼認為了。至少我們在這支新鏡頭上看到的是Canon打算在舊有的基礎上改善現有的問題。畢竟如果全部重來,一時之間所有的產品都得重新規劃,Canon是不是有能力在短時間將所有的產品更新,這實在不敢說。此外,Canon目前可說是市場上的領先者,而現下也沒有新科技可以逼的Canon非換卡口不可,否則便會有市佔率衰退的憂慮。因此,我認為Canon應該不會冒著用戶流失的危險,來做這種類似「革命」的動作才對。不過,對於這支EF 16-35mm F/2.8 L USM II我比較訝異的是居然沒有加上IS的功能,實在是沒什麼道理不加的,除非...Canon想過個幾年再推出第三代來賺一筆...真是奸詐啊,Canon!此外,我倒是可以預測今年九月或明年二月,EF 24-70mm F/2.8 L USM應該也會有改版的動作了,目標應該是加上IS的功能,以及改善目前這支鏡頭普遍存在的偏焦及抗耀光不佳這幾個方向。至於說這個預測準不準,就只能讓時間來證明囉!



這次Canon將推出新機新鏡的標題訂為「EOS Reborn」,我想,除了表面上這次所推出的產品均為前一代產品的改良外(1D MkII N→1D MkIII、EF 16-35mm F/2.8 L USM→EF 16-35mm F/2.8 L USM II、580EX→580EX II),也隱含著有將過去表現不佳的產品淘汰,全力向全幅進發的意味。至於這次Canon準備開始進行的「全幅補完計劃」,是不是能成功,就要看商品是否夠吸引人,而消費者捧不捧場了。

PS:「Death and Rebirth」出自於「新世紀福音戰士」OVA第二集的title

參考資料:Canon 1D Mk III與Canon 1D Mk II N功能比較表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這幾年來,因為世界最高樓(至少目前還是)的『台北國際金融大樓(台北101大樓)』,讓台灣的曝光率高了不少,而且每年年初101大樓的煙火,更是吸引了許多人注目的焦點(由此可知,Sony真的很會做行銷)。小弟也懾於煙火的壯麗,這兩年也都到現場拍攝跨年煙火,雖然不敢說自己拍的煙火有多好,但兩次下來也累積了一些心得,在此稍微整理一下,希望給未來想要去拍攝101跨年煙火的同好一些參考,免得每年都出現一些『火燒摩天樓』的悽慘畫面...

基本上來說,出發前器材的準備很重要,因為101煙火是連續施放的,所以請準備好手中連拍及讀寫速度最快的數位相機(傳統相機因為受限於底片張數,故比較不推薦,但功力高強者不受此限),並且配上充飽的電池以及手中容量最大、讀寫速度一流的記憶卡。其他的配備則包含:穩固的三腳架、快門線,以及適合您拍攝位置取景的鏡頭焦段(這和選擇的位置有關,所以並沒有一定)。

準備妥當之後,視情況決定出發的早晚以利佔位置。比如說,若您要從象山上的六巨石照煙火,可能您就得早上就到達了...

複製 -Snap1

上面這張照片,是101大樓附近的地圖。一般說來,由於跨年是冬季,所以吹的多半是東北風,就如圖上所示。也因此,站的位置也以圖中的上風處(也就是東北方)較優,大概若要靠近點拍,可能站的位置就是在忠孝東路和松仁路交會口附近;若要高一點,則是那一帶的大樓(這要有點關係才上得去)或者是象山、虎山;如果想帶一些前景,那麼從內湖方向拍過來,應可以帶到像民權大橋或者麥帥一橋、二橋等有燈光點綴的橋墩,亦是不錯的景致。因此,攜帶的鏡頭就要依您所拍攝的位置及您希望的構圖來決定,不確定的話,就帶個兩支變焦鏡去試試看吧!再一次提醒,風向是決定拍攝101跨年煙火成敗與否最重要的因素

至於到達現場之後,光圈及快門的設定需要多少?一般來說,要取決於您取景的情況,如果畫面有帶到其他的景物,如民權大橋等等,大概就要先試試看曝光是否足夠讓這些做為前後景的景物曝光正確。而至於煙火本身,我大概都會取光圈8~13、快門0.4~0.6秒來做曝光,這樣煙火才會有機會拉長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因此,拍攝101大樓的煙火我就不是像拍攝一般煙火是用B快門,而改用M(全手動)模式了。另外,我也會把對焦模式改為MF(手動對焦),避免相機因為對焦失敗,而延誤到拍攝時機。接下來就是等待煙火施放的那一刻,手上握好快門線,一待煙火噴出,就壓住快門線上的快門連拍(如果您的相機連拍夠力的話),或者視適當時機按下快門線上的快門(相機連拍功能不強者)。至於能不能拍出如意的畫面,老實說,運氣佔了相當大的一部份。就像下面小弟拍的這張,也是運氣好才拍到的...



這些技巧,雖然大概短時間不會再用到,但是希望能對明年想再去拍攝101跨年煙火的朋友有些幫助(希望明年還有101煙火)。不過,一般煙火的拍攝心得大概會和這種特殊的煙火不同,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小弟的另一篇拙作-煙火拍攝心得技巧分享,也請各位多多指教。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話說我一與O大接頭之後,O大就很阿沙力地要把我整套的Pentax系統給接手過去(唉...雖然很捨不得,但是當時真的養不起兩套系統啊),同時因為O大之前也有用過Canon系統,認為Canon的確有他的優勢在,應該要玩玩Canon系統才是。而且我個人評估C、N兩家單就『科技面』來說,Canon因為掌握感光元件,鏡頭的部分也有超音波馬達、IS光學防手振的技術,更吸引我的,就是他們鏡頭群的完整,有著大三元以外的小三元變焦鏡(F/4最大恆定光圈),可以讓喜歡旅遊的我,出門有更好的選擇。因此,我決定下一個目標就是Canon系統了!

有了先前買賣鏡頭、機身的經驗,我決定這次買Canon的東西以二手的為主,而且Canon因為用者眾多,要找賣家並不會那麼困難,而且也不容易因為有好東西一被拋出來就吸引大批的鯊魚群圍攻^^,算是還容易找標的。沒過多久,就在Keybuy上面找到一位賣家,一口氣要賣只買半年的Canon EOS 20D、EF 17-40mm F/4 L USM、EF 70-200mm F/2.8 L IS USM以及一些記憶卡、線控等等,算一算比起買新的還便宜了兩萬多塊, 而且賣家拿給我的時候,我還以為是不是剛從店裡拿來的,包裝得整整齊齊。測試無誤之後,就整批打包回家了,真是一次愉快的二手交易經驗。

我想,Canon最讓人頭大的就是偏焦的問題了,而且這個問題至今依然是無解的,只有靠著買賣時一再地測試,才有辦法避免。不過,說真的,這個缺陷也只有剛要買的時候才會浮現,一旦測試無誤,大概就可以放心帶走了。關於測試的方式很多,我也不必在此贅述,不會的朋友,就請多找找相關資訊,或直接拉著一位會的朋友去幫您測試即可囉!

Canon系統我現下也已經用了一年多了,從20D到5D,也摸過1D MkII,也曾經在一次的二手交易中摸過停產的神鏡EF 200mm F/1.8 L USM,對於Canon的感想,我覺得就是『快、快、快』。不論是連拍、對焦、閃燈回電速度,都不是以前的Pentax所能及的,無怪乎許多需要要求速度的拍攝者,如記者、婚禮攝影師等,都是Canon的愛用者。如果這兩年拍101煙火時,我還是帶著當初的*ist D的話,我可能會被他龜速的連拍及處理時間給擊敗吧...

另外,Canon其他的高科技功能也是不可忽視的。當第一次使用到IS功能時,看到半按快門時觀景窗本來抖動不已的景物一瞬間停止了下來,真是無比的感動(終於可以治好這種手抖的毛病了^^b)。而5D的全片幅CMOS除了找回以往底片的視野以外,高ISO下極低的雜訊也讓人震撼。當然,Canon鏡頭的發色成相也是相當不錯,否則也不會吸引如此多的使用者投入其門下,不過,這一點是見仁見智,就看個人的喜好如何了。

但是Canon真的這麼完美嗎?如果真的是,那麼其他的系統就別玩了。截至目前為止,對於Canon鏡頭的抗耀光性真是讓我無計可施,用過的鏡頭之中,就連EF 24-70mm F/2.8 L USM以及EF 24-105mm F/4 L IS USM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大概只有EF 17-40mm F/4 L USM的表現讓我比較滿意,讓我在面對太陽或強光拍攝時感到有點『苦手』。此外,就是都比較重,不管機身、鏡頭都是,出門背的器材都比以前重上一些,久了也是不小的負擔。不過這也沒法子,只能當作是練身體囉!

玩攝影屆此也已經五年多了吧,要說有什麼比較見得人的心得,大概就是覺得要保持攝影的本心吧!問問自己是為什麼拍照的比較重要。如果拍照只是為了玩器材,這也是很好的理由;如果拍照是為了當上一代攝影宗師,這個理由也不錯。就怕拍一陣子之後,覺得索然無趣,忘了當初攝影給你的感動,放下了相機,這樣是很難有所精進的。常常會看到在網路討論區中會出現一些容易引人爭辯的議題,比如說『A家的XXD會不會比B家的DOO好?』、『全片幅會不會比APS-C好?』、『相機後面那顆頭比較重要』,以前還會參與這些討論,但是久了就往往瀏覽過就一笑置之,因為這是沒有勝敗的,要不要出什麼機器是廠商決定,而不是在討論串中的網友,還不如多摸摸你的相機、好好拿起相機拍照,多看看別人的作品,這才是攝影的正途。至於說哪顆頭重要,我會覺得『都重要!』,當你拿著木劍就可以克敵致勝時,如果你改拿倚天劍,恐怕更是無人能勝得了你。所以,忘了這些吧!想想看當時第一次拿起相機的感覺,找回你攝影的初衷,那才是繼續推動你進步的原動力!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話說小弟在懷疑Sony F707的那段時間,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想法...

首先,當時Sony已經快要推出下一代的F系列機種-Sony DSC F828,延續之前F707的樣式,只是改成黑色,而且更威武。因為使用F707的關係,看起來似乎操作起來滿容易上手的,只是,一台也要價不斐...更何況,小弟那時候已經接受到『片幅大、雜訊就容易少』的資訊了,而F828維持的,依舊和F707一樣是2/3吋大小的CCD。

其次,是Canon系統。之所以會轉進DSLR,依然是因為惡魔般的Gaston大就在我心猿意馬的時候告訴我,Canon出了一台便宜的DSLR-Canon EOS 300D,還告訴我說他已經買了,畫質很好等等...只是,當時我一時之間只來得及看Pentax而已,對於Canon,只知道它有一台機身等級和Pentax *istD一樣的機器,叫做Canon EOS 10D,其餘對它們的鏡頭一無所悉。

就在我心中舉棋不定的時候,機會來了!2003年底,我和我老婆隨團到日本大阪遊玩,在第三天的晚上,就在道頓崛旁邊巷子的一家電器店裡我摸到的Pentax *istD以及Canon EOS 10D,老實說Pentax *istD的外觀看起來的確比較紮實,而我對Pentax所做的功課又比較多(至少我還知道要買那個鏡頭),於是就將Pentax *istD、FA 24-90mm F/3.5-4.5以及FA 360 FGZ給敗了下去(FA 77mm F/1.8 Limited因為只有銀色的,所以沒買)。因為才剛買,對於DSLR還不熟稔,所以這次的日本行依然是由Sony F707撐完全程,但這也是它在我身邊的最後一次旅行了...

說實在的,我現在回想起當初的情況,還真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大膽了,只做了一點點的功課就敢買下DSLR,而且還是在日本當地買!或許是運氣好吧,這台Pentax *istD沒出過什麼問題。而且,如果說Sony F707是我攝影的啟蒙老師的話,那Pentax *istD才是引領我進窺攝影『百官之富、殿堂之美』的恩師。

誠如我以上所言,進入DSLR的世界之後,才曉得原來不同焦段的鏡頭有什麼樣不同的構圖方式及思維,而非如以前汲汲營營於比較是幾倍的光學變焦、或是單純的像是在使用Zoom In、Zoom Out的功能而已;也才曉得景深的深淺及運用,而非隨意胡亂對焦。此外,因為對光圈、快門、ISO的控制度更高,在拍攝時的自由度更大,對於光圈、快門的運用體認會更深(當然,大部分的時候,絕對不是用P mode在照相的關係)。

隔年的三月,首度帶著這台Pentax *istD遠征義大利,當時唯恐還不熟悉曝光的掌握,遇到好景色,一定是啪啪啪地連拍三張包圍曝光,就怕漏失了重要的鏡頭。可是,我在這次旅程中收穫最大的,不是包圍曝光的使用,而是驚訝於RAW和JPG的差異。就在威尼斯的教堂裡,我同時用RAW和JPG拍了相同的室內照,回台灣之後發覺照片的細部在RAW檔上面比JPG好上太多,更不要提RAW在後續一些編輯上面的優勢了。眾所周知,*istD的JPG和RAW檔是沒有辦法共同拍攝的,而且RAW的檔案之大,也是稱霸當時六百萬畫素的DSLR(甚至後來八百萬畫素的Canon EOS 20D都比它小)。但是我依舊無悔地拍攝RAW下來再慢慢轉,包括後來的日本賞楓之行以及歐洲德瑞之行,也都全部都是RAW上陣,我還記得德瑞那次旅行拍下了一千兩百多張的RAW,回來轉了好久,但看到照片後卻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一張就是在威尼斯教堂裡所拍的照片


這張是Pentax *istD使用JPG,畫質為三顆星所拍出來的照片,此為原圖左上角直接裁切後的結果


這張則是Pentax *istD使用RAW拍攝,用C1 Pro轉TIFF,之後再用ACDSee轉JPG後,左上角畫面直接裁切的結果

在這段期間中,大概也是我買了最多攝影書籍(包括圖集、構圖、RAW檔轉檔教學、Photoshop應用的書,以及每個月的雜誌)的時期,我也去上了一次攝影課(從開始學攝影到現在,我只上過兩回攝影課)。攝影課的部分,我只能說『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住套房』。第一次上的攝影課我就覺得so so,並沒有為我帶來很多的收穫;但是第二次我去上的閃燈課程,就讓我有很多的體悟。因此,我對攝影課的建議是要慎選,不是上課就會讓你功力突飛猛進的,當然,選擇合乎自己等級的課程也很重要,要不然可能會有聽不懂之虞。

但是,書籍和實作(包括拍攝及修圖),我認為更是能夠迅速提升功力的好方法。尤其現在數位當道,拍攝起來完全不必耗費底片,何必吝惜於按下快門?只是在拍攝時,要和書本裡面所讀到的東西印證,想想為何要拍下這張圖,這樣才會有收穫。至於Photoshop和RAW轉檔的技巧,更是要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中才能熟練,瞭解到某些參數要如何調整。我要很直接的說,數位暗房的技巧,在這個時代已經如同當初底片時代暗房沖洗照片是一樣重要了,如果想要讓自己的照片出眾,大部分的時候,數位暗房的調整是必須的,如果想要偷懶或者抗拒數位暗房作業的攝影者,要成功大概十分不容易。其實,在網路上面大家比較推崇的照片,內行的人一看,都會知道有很多是有經過調整的。所以我認為,數位暗房的技術,在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至少,這個技術在拍你女友或心儀的對象時,是很重要的...^^b

另外,圖集也是很有用。一張令你欣賞的照片看過後,不是只有讚嘆拍攝者的功力高深就過去了,應該要想想看,他是如何拍出這樣的照片的?他用的器材、設定、技巧、控光以及構圖是怎樣子,瞭解了之後,以後有類似的情況才好運用。每張圖都是會說話的,只有能看出圖背後所藏的資訊,己身的功力才會進步。現在網路發達,網路上的圖多若過江之蝍,要找好圖更是容易,有心要學習自是不難。只有掌握了這些,拍出來的圖才算打好了基礎,否則就算有再強的PS功力,也是沒辦法將一張爛圖變成人人稱讚的絕世佳作,之前聽sean大講過一句話:『Garbage in; garbage out.』,我覺得形容得就相當貼切!

無論如何,Pentax系統伴隨著我慢慢成長,我也因此摸過了許多Pentax的銘鏡,包括FA的Limited三鏡,以及FA☆80-200mm F/2.8,雖然比不上一些前輩們所經驗的多,但是也深深地瞭解到SMC的魅力(這在我之後轉檯到Canon去之後有更深的體會)。但是隨著使用Pentax的時間越久,一些Pentax先天不良的問題漸漸浮現,包括連拍速度的不足、閃燈系統稍弱(那時候AF 360FGZ不能轉頭)、沒有防手振的機身或鏡頭...這些問題,都曾經在小弟之前的拙作-『我和我相機的故事-Pentax *ist D長期使用心得』之中提到過。總而言之,就是自己拍得爛於是便開始怪器材了^^b。

其實,讓我決定轉出Pentax的臨門一腳,其實是已故KonicaMinolta的D7D,那時候D7D剛出,機身上的防手振功能讓我十分垂涎;此外,網路上一些貼出來的D7D毒照,也讓我快要把持不住。不過,冷靜想想,KM的未來前途似乎也不怎麼明朗,於是心念一轉,決定跳槽去比較大的品牌,但是我的Pentax總是需要有人接手,便想到找上當初賣我F70-210mm F/4-5.6及FA 31mm F/1.8 AL Limited的owenspan大,問問他對於轉檯的看法以及有沒有意願要接手我的Pentax系統囉!

至於我轉檯的過程,就請待下回分解囉!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前言:本來沒有特別打算寫這一系列的文章的,但是因為最近實在沒空閒出去拍拍照,覺得沒什麼新內容的部落格有點空蕩,再加上和朋友最近聊天,談到一路攝影路上的甘苦,覺得一個新手如果要入攝影之門,如果沒人帶領,的確會要摸索上好一段時間,所以就興起了把自己一路學習攝影跌跌撞撞的心得寫出來的念頭。不過,也不知道這樣寫起來會不會有人要看就是了...^^b
-------------------------------------------

談到攝影,我最早的印象就是小學的時候曾經用過我老爸的一台手動對焦的Range Finder相機(廠牌已經忘記了),拍過幾張相片,也看過老爸拍的一些國外風景照(包括埃及金字塔)。真正覺得拍照可以拍出超乎想像的美麗照片,是在大學畢業旅行的時候,當時我這個傻瓜拿著傻瓜底片相機,雖然對著雪梨歌劇院美麗的夜景,但是兩個傻瓜畢竟還是傻瓜,完全拍不出別人拿著底片單眼相機(SLR)的夜景,回來看照片時,高下立判,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拍照也有很大的學問在裡頭...

不過,雖然當時有這樣的想法,但卻沒有在更進一步的去瞭解。一直到我已經大學七年級了,剛交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女朋友(嗚嗚...就是我現在的老婆啦!),出遊的時候當然就想拍一些美美的紀念照。此時,惡魔一般的Gaston大在一次聊天時告訴我他在學攝影,說SLR有多好又多好,分明是打算把我拖進這個無底的泥淖裡。正巧,當時數位相機正是剛開始崛起的世代,我個人對這類的3C產品是相當沒有抵抗力的,再加上又不小心地逛到『攝影家手札』『DCView』這兩個惡魔般的大本營,便開始搜尋起適合的相機。而抓住我視線的,就是當時的一代銘機-Sony DSC F707。

在網路上看了老半天,深知有許多攝影上的東西是我所不懂的,也是很巧地,當初『國家地理攝影精技』初次出版也是在那個時期,於是在入手Sony DSC F707之前就先買了一本來拜讀,先瞭解了像『光圈』、『快門』等名詞之後,同時也被書上的一些優美照片所吸引,立志要拍出可以媲美這些照片的相片出來!隨後,在女友的陪同下,前往『博漢區』的『日光』買下了Sony DSC F707以及一些配備,甚至連當時Sony所出有含手把遙控的腳架都買了(這東西不好,使用遙控還是有可能動到腳架,後來就拿去換了),就這樣高高興興地把所有的『傢私』都搬了回去,滿心以為從此就可以拍出媲美大師的照片了。

果然,拿著F707,加上有一點光圈、快門、ISO以及簡單構圖的觀念,一些以前傻瓜相機時代所拍不出的相片,都可以拍出來。同時,F707銀色砲筒的外型,在那個時候很是搶眼,拿出來就是容易引人側目,滿足了一些虛榮的感覺^^b。這時候,Gaston大也買了另一台銘機-Canon Powershot G2,因此就常和他討論一些攝影上的東西,獲益良多。就這樣,F707陪著我到了日本的北海道以及其他許多地方,拍出了很多具回憶的相片。雖然拍回來的相片許多同事朋友都認為拍得很好,我自己也覺得還算OK,但是在一些網路討論區試貼了一些自己拍的照片,卻沒什麼人鳥我^^。

這樣的情形,一開始還不以為意,以為只是自己技術還不夠,或者是在貼圖網站中很少跟別人交際,所以別人不瞭解我的作品。而且周遭的朋友都一直稱讚我的照片(包括拍婚紗照時我用F707側拍的照片),讓我這個井底之蛙一直沒有正視這個問題。但是後來回頭再仔細看看其他人拍的,尤其是那些上了大首頁、小首頁的大作,似乎在自己作品裡面找不出可以相匹敵的照片...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該不會是我的配備不足吧?所以後來F707專用的廣角鏡也買了、新一代的Sony F707專用閃燈也買了,但是情況依然沒有改善。於是,我又回到網路討論區,看看別人有沒有什麼看法。此時,我就誤打誤撞的進入了『攝影家手札』中,原野綠大所主持的『手札Pentax版』。從這兒我知道了還有一種東西叫做『單眼相機』,比我之前拿的F707更高階,而且可以藉由更換鏡頭來達到自己希望拍攝的效果,完全推翻了我以前認為『F707就是全世界』的無知觀念。手札Pentax版裡面豐富的討論,彷彿讓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而且看到Pentax版裡濃厚的人情味,就下決定要加入Pentax的行列。當時,號稱全世界最小、最輕的DSLR-Pentax *istD在拖了好一陣子之後,也於2003年底出現,雖然當時對於一些看似艱深的代號,如F、FA、ED、AL、Limited等等不是很清楚,但是照著手札中眾位大大當時的建議,還是鎖定了Pentax *istD、FA 24-90mm F/3.5-4.5、FA 77mm F/1.8 Limited、AF 360FGZ這些配備。不過,這些前後加一加也要近六位數之譜,依照當時我的經濟能力來說,還真是不小的負擔啊...

究竟我是如何進入Pentax DSLR的世界呢?請待下回分解囉!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凡Canon的使用者,都一定長期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那就是『失焦』。雖然Canon的機器和鏡頭都集高科技於一身,但是一旦失焦,就算你構圖再棒、發色再美,都只能算是一張失敗的照片。更甚者,Canon的中低階機器還有一個脾氣,就是雖然買的時候測的鏡頭是準焦的,可是實際上場拍攝,仍有一定的比率會一時秀逗跑焦,回家在螢幕上看的時候才扼腕不已。

此外,還有一些Canon的用戶,手上抱著一堆手動鏡,利用轉接環轉到Canon的機身上,但是想對焦的時候,卻又怕在又窄又小又暗的觀景窗之中,一個不小心對錯了焦(尤其是350D或400D機身等級的用戶),這樣拍出的照片也是廢物一堆。這種時候究竟有沒有辦法改善呢?有,就要從對焦屏去下手!

一般我們在使用的對焦屏是所謂的『磨砂對焦屏』,特點就是對焦不準時,影像會模糊,準確時就會清晰。但是這會有個缺點就是:『究竟清晰到何種程度才是準焦?』因此,便有其他種的對焦屏出現,有所謂的『水平裂像對焦屏』、『十字裂像對焦屏』以及『微菱對焦屏』的出現。這次我要介紹的就是『水平裂像對焦屏』。



這個水平裂像對焦屏是從Canon的Ec對焦屏修改而來給5D用的,另外,上面還有雷射蝕刻的垂直水平線,以供構圖使用。



這就是購買後寄來的所有東西,有附上拆裝對焦屏的說明書。旁邊那個夾子是讓您用來夾住對焦屏用的,說明書上面都有寫要夾對焦屏的那個位置,以免傷害到脆弱的對焦屏。





這一個就是這片『九宮格水平裂像對焦屏』的真面目。



拆卸對焦屏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將圖中紅色箭頭所指之處往外扳,這樣固定對焦屏的框框就會落下來,此時便可以取出對焦屏了。



對焦屏裝好之後,我們來測試看看,這兩張測試的照片我不大會拍,所以有點難看,請各位多包涵囉。上圖所對的位置是中間十元硬幣的邊緣,您可以看到中間這個十元硬幣的邊緣是很平順的,這表示對焦無誤。



上面這張是對焦到左後方的硬幣上,此時中央的硬幣沒有對到焦,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央硬幣的邊緣出現斷開的現象,這樣便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這是失焦的情形。以後在測焦的時候,就不必老是拿著面紙盒在那邊測焦測個老半天。手上有失焦鏡頭的朋友也可以暫時利用手動的方式修正對焦,避免拍出一堆『霧裡看花』的照片囉!

參考資料:焦點工坊-對焦屏功能比較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距離在德國展出的2006 Photokina時間越來越近,各大廠的出招也越來越急了...

今天Fujifilm公布了他們最新的DSLR-S5 Pro,看起來比起它的前輩-S2 Pro及S3 Pro似乎有了一些改變。首先是機身的等級看起來似乎是使用了Nikon的中階機的水準,而且不再像之前是以Nikon F80為基礎,然後好像是勉強黏上一個手把似的一體成型式,提供了更好的機動性以及更令人信賴的機身水準。此外,Fujifilm之前兩台DSLR所為人稱道的,就是它的顏色是極為適合拍攝人像的,有人像之王的美稱,這次新的S5 Pro也是再將先前的Super CCD再改良,號稱就算ISO 3200之下,也能得到低雜訊及更細緻的相片,以先前Fujifilm所發售的幾款消費機來看,在高ISO下新的Super CCD的確有獨到之處。

除此之外,新的S5 Pro還有以下的特點:

1. 支援 Nikon 的F 鏡頭接環,並支援手全系列的 Nikkor AF-D/G鏡頭及最新的AF-S鏡頭。

2. 支援RAW和JPEG(4,256X2,848 pixels, 3,024X2,016 pixels, 2,304X1,536 pixels)兩種儲存格式,看來也是上千萬畫素俱樂部了。

3. 支援PC或MAC遙控相機拍攝功能,USB2.0 高速數據傳輸。

4. 採用堅固耐用、輕便的鎂合金機身。

5. 快門使用壽命約 10萬次。

6. 採用高精度i-TTL閃光控制系統。

7. 更高速的 11 區自動對焦系統,能夠更精準快速對焦。相對於 S3pro 的5區自動對焦系統更先進。看起來應該是用到了跟D200一樣的對焦系統吧!

8. 支援1/3、1/2和 1 級的光圈控制。

9. 1/8000秒到30秒的快門範圍,最高閃光同步速度為1/250秒。

10. 註釋系統可以通過連接一個特殊的條形碼識別器為影像增加註釋內容。

11. 多達 3重的密碼保護系統。

12. 機背擁有 2.5 英吋235,000像素LCD,視野率約 100%。

13. 可充電的鋰電池進行供電。

14. 在儲存媒體上,支援CompactFlash(CF)卡(Type Ⅰ/Ⅱ)和Microdrive卡。

另外,大幅提昇動態範圍也是這次S5 Pro的重點,聽說可以有六格動態範圍的實力,真是令人期待實拍照片的出現。不過,之前Fujifilm DSLR的處理速度之慢,也是有名的,不知道有沒有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目前仍是不夠明瞭。總而言之,Nikon的用家可是有福了,除了D80和D200以外,現下又多了S5 Pro可供選擇。

九月26日的Photokina開幕日也快到了,我們就睜大眼睛看看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傳出來吧!我是很期待Canon之前提到的Legend...

參考資料:
DC View-富士最新單眼相機 S5 Pro
DP Review-Fujifilm S5 Pro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至此-Mobile01數位相機綜合討論區:[分享] KUSO EXIF Viewer V1.5 中文版 ( 支援IE以及FF外掛 )

常常在網路上面看到漂亮的照片,卻不知道到底是用什麼樣的器材拍攝的嗎?常常從硬碟中翻出照片來,卻一時之間忘了當初拍攝時所設定的光圈和快門呢?現在有簡單的方式可以讓您迅速知道這張相片的EXIF資訊囉!就是由lilohuang大所寫的KUSO EXIF Viewer。

軟體特點:
1. 相較於 Opanda IEXIF 可讀出資訊更加詳細
2. Nikon / Canon 數位單眼紀錄完整呈現
3. 內建 CoC / DOF / 超焦距離 計算
4. 數位單眼相機使用鏡頭資訊
5. Nikon 用戶最愛看的快門使用次數 ( Canon 新款機型支援的話也可以看到 )
6. 支援 RAW 拍攝後原始資訊檔讀取 ( 包含 CRW / CR2 / NEF 格式 )
7. 可直接與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與 Mozilla Firefox 做完整結合,圖片點選右鍵即可觀看資訊
8. 可將照片檔案使用拖曳方式至主程式開啟

支援格式:JPG / PNG / TIF / RAW / CRW / CR2 / MRW / NEF / ORF / PEF / SRF / SR2
支援操作:直接從 IE 瀏覽器按右鍵觀看圖片資訊 / 開啟硬碟檔案功能

主程式下載( 內含IE外掛 ):
商業網路下載路徑:http://kuso.cc.googlepages.com/KUSO_EXIF_Viewer.exe
學術網路下載路徑:http://cisiii.tfcis.org/~kenwu/KUSO_EXIF_Viewer.exe

FireFox外掛下載( 必須先安裝主程式才能執行 ) :
商業網路下載路徑:http://kuso.cc.googlepages.com/kusoexif.xpi
學術網路下載路徑:http://cisiii.tfcis.org/~kenwu/kusoexif.xpi

以下貼出兩張實際操作的畫面擷取圖:





感謝lilohuang大所編寫的程式。

參考網站:KUSO EXIF Viewer官方網站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從Pentax於2003年發表*istD以來,經過漫長的三年等待,新一代的Pentax中階機-K10D終於在今年九月的Photokina之前發表,真是Pentax fans們望穿秋水的等待啊!

Pentax雖然一向沒有如Canon、Nikon有一些犀利的高科技,如超音波馬達、光學防手振等等,但是有著著名的SMC鍍膜以及紮實的成像,還是吸引著廣大的攝影者,再加上在台灣Pentax Fans之間濃厚的人情味,也是吸引許多初入門的用者入P家門下的一個原因(最有名的如攝影家手札的Pentax版或PFC)。但是畢竟Pentax在一些方面比別人差,所以沒有辦法在進入DSLR時代後嶄露頭角,甚至還常常看到Pentax的相機在『東森購物』以十分搞笑又讓人搖頭嘆氣的方式在行銷...不過,這在之前K100D出現後,情況似乎開始有微妙的變化...

這次預告9月13號會出現的K10D,有著許多驚人的規格,至少在各家中階機來說,算是相當具有誠意的。(其實,當初*istD和當年的Canon 10D以及Nikon的D100比較起來也是這樣)今天則是在DC View上面正式出現了K10D的規格,看來果然是相當的誘人啊!就讓我們看看有什麼令人驚豔的地方吧!

1.支援SR(Shake Reduction)之CCD防手震功能,同時具備了CCD除塵。
這一項可說是在K100D上面就實現的SR功能再加上CCD防塵的功效,當然SR可以有效提昇安全快門2.5-4級的效果,已經有許多人驗證過了,自然可靠。至於CCD除塵,我想大概是2007年之後所出的DSLR的標準配備吧!雖然清CCD/CMOS的灰塵不是件難事,但是大家心裡都會怕怕的,所以廠商們當然從善如流的推出這項功能。不過,對於油煙等黏性比較強的灰塵,能不能順利除去,這是我目前還抱著的很大一個問號。但是至少Pentax也有注意到這項功能,把除塵的功能加進去了。

2.總像素10.75megapixels,有效像素10.2megapixels。
我不得不承認,高畫素的確是一個賣點,但是實際上來說,畫素太高只會增加儲存及後續處理照片的困難度罷了。而且就目前來看,單位面積裡塞入更多像素所造成的雜訊問題依然是存在的,除非使用更多除雜訊的方式來處理,這樣反倒不利影像的表現。

3.色彩深度8 bit(JPEG)或是12 bit(RAW)/每個色頻。使用22 Bits的影像處理器。
這一點大概對於影像工作者來說比較重要。基本上來說色彩深度越高,能夠呈現的色彩越多,也比較不會出現色塊斷離的現象。但是也要有周邊的配備配合才行。就我手邊的EIZO L887 LCD來說,規格上也只說它的色彩支援到10 bit,有的LCD甚至實際連8 bit都沒有,所以想有好的色彩,請將手邊的螢幕先升級吧!

4.對焦系統-11點自動對焦(SAFOX VIII),有AF輔助燈。
基本上對焦輔助燈我是覺得還好,當然低光源下有它的優勢。我倒是很懷念當年Sony F707的雷射對焦,除了很炫、也很準確,不知道有沒有哪家想把這個技術重現的?至於Pentax的對焦系統我是很放心,11點對焦也很夠用,接下來只要看看中央對焦點可以支援到多低的光源對焦了。

DPReview的規格表中提到:AF的對焦能力範圍是0 to 19 EV (at 20°C, F1.4 lens),測光範圍是EV 0.0 - 21 EV (ISO 100, 50 mm F1.4)。不了解釋什麼意思嗎?可以看看夢幻Nikon兄的這篇:『迷思:感度調到最高還測不到光?

5.接口型式-PENTAX KAF mount相容於PENTAX KAF2、KAF及KA mount鏡頭群
這點倒是跟之前的傳言有點不大一樣,不知道之後會不會還有變動。因為先前聽說會有新的接口-KAF3,支援新的超音波馬達鏡頭,如果是真的,那還真是相當大的改變哪!因為現在在Pentax的官網依舊沒看到K10D的相關消息,所以我對這點依舊保持著希望^^

確定的規格應該是KAF2,DPReview上沒提到有可能支援超音波馬達的鏡頭,不過之前拿到一份在Steves-Digicam的文件,說是有的。

6.測光方式,有三種16-segment、Center-weighted及Spot meter三種方式
Pentax在測光模式方面一向是很大方的,該有的都有,不像Canon那麼小氣。

7.ISO 感度
終於有ISO 100可以用了,不過上面似乎沒有提到ISO 3200,是覺得不需要嗎?

看來確定是沒有ISO 3200了

8.快門同步速度1/180秒,支援P-TTL高速同步
這個我就覺得稍嫌不足了,因為快門同步速度在中階機應該要能更提升一點到1/250秒才對。

9.連拍速度3fps(JPEG),可以連拍至12張(RAW)
連拍速度是有進步,但是以APS中階機的機身來說,還是略輸其他家。只是,如果沒什麼特別需要,這種速度應該是夠了。

10.儲存媒體,可以支援SD記憶卡,以及SDHC記憶卡。
看來,SD的勢力是漸漸超越了CF卡了...

11.機背的LCD為2.5 inch,TFT彩色LCD(低反射),解析度大21萬pixels,視角為140°。
其實LCD多大,並非我最關心的部分,我只希望LCD的顏色顯示正確,在大太陽下LCD不要跟廢物沒兩樣...

12.電源D-LI50鋰離子電池,大約可以拍攝500張影像(CIPA標準,50%影像使用flash照明),機身內及電池把手均可使用專用電池及單三、CR-V3電池。
嗯,看來Pentax依舊是很有誠意的『向下相容』,原先的普通三號電池、CR-V3都可以續用,真是不錯!但是,那個新的D-LI50鋰離子電池也未免太沒有『擋頭』了吧,怎麼500張就不行了呢?

從照片上面來看,好像變成跟Canon一樣了,是機身支援鋰電池,但是手把上可用鋰電池或三號電池...

14.觀景窗的放大率0.95x、涵蓋率95%(Pentagonal Prism取景器)
看起來是維持了一貫的水準,Pentax真是有心。

15.機身防滴防塵
這可是C、N家高階的機身才有的特色,沒想到Pentax把它放到中階機身來了,真是讚!不過,只有機身防也沒有用,期待鏡頭也能推出防滴防塵的鏡頭來配合。

綜合以上各點,Pentax是相當有決心的要在DSLR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它破壞性的價格,以這種中階機來說,在美國目前的報價是US$899.95,折合台幣不到三萬,真是相當誘人!看來,Pentax的寶劍已經出鞘了,耀眼的光芒、鋒利的刀刃,勢必會讓各家有所忌憚。接下來要期待的,應該就是它的實力是否與外表相當,且讓我們等待它的實際拍攝照片吧!

參考網站:
DC View-Pentax 最新力作 K10D 登場
PFC討論串-K10d公佈囉...
Mobile01討論串-PENTAX 發表 K10D ~~~千萬畫素 + 防手振 + 防塵防滴 + 支援USM鏡頭 + 垂直手把
DPReview- Pentax K10D Hands-on Preview
Steve's Digicam-PENTAX ANNOUNCES K10D DIGITAL SLR WITH TEN MEGAPIXELS, SHAKE REDUCTION AND WEATHER-RESISTANT BODY

本文共有C-マンション人閱覽過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現今的父母,為了好不容易懷胎十月生下的寶寶,呵護備至,也希望能用相機幫自己的寶寶記錄下珍貴的成長過程。但是,當父母們拿起曾經陪伴他們倆留下許多珍貴記憶、征戰過大小無數場面的DC(數位相機)時,卻發現因為不敢開啟閃光燈以免傷害寶寶眼睛的關係,所以常常快門時間不足而造成手振;更糟的是,當孩子會滾會爬、會走會跑,他們活動力之強以及活動方向的「不可預測性」,讓父母手中的小DC總是拍出「萬中選一」的相片-從上萬張的照片才能找到一張清晰的相片!(這是比較誇張的講法啦!)

此時,焦急的父母便會開始懷疑是不是手中的相機等級不夠,上網找尋答案或是詢問身邊在玩攝影的朋友,結果都指向-DSLR。可是接踵而來的問題是,DSLR並不像DC,選好那台相機就是那台,後續還有鏡頭搭配的選擇,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光是機身就有Canon、Nikon、Pentax、Sony、Olympus可選,如果還有鏡頭的話,還要加入Sigma、Tamron、Tokina等等...,沒有人幫忙的話,完全不了解的人還真是不知如何是好。這篇文章就是要提供一些組合,讓新入門DSLR的父母了解要如何搭配,才能買到最合適的相機。(以下各鏡頭的照片,皆引用自原始各公司的網站,版權亦屬原各公司所有,本站為介紹故引用之)

1. Canon系統:

(1)機身:目前Canon的入門機大概過沒多久就會出現400D來取代350D。價格方面彩虹公司貨大約是26900元,只是可能還需要稍等一點時間才能買得到。如果要往上選擇中階機,那就非30D莫屬。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來選擇,目前購買350D及30D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800萬畫素對父母來說夠用了,甚至於若有朋友可以幫忙看,二手的350D及20D是更好的選擇。當然新出爐的400D有著CMOS除塵的技術,對不諳自行清理CMOS的新手來說也是一項利多。

(2)鏡頭:考慮到室內拍攝的問題,大光圈是必要的,變焦鏡最大也不過是2.8,但是定焦鏡可以到1.4,甚至是1.2。依照一般APS-C的機身,在室內照小孩應該使用30mm左右的鏡頭。如果是原廠鏡,當然EF 35mm F/1.4 L USM是首選,可惜太貴,所以退而求其次可選擇EF 35mm F/2 USM或EF 28mm F/1.8 USM。副廠鏡頭則可以選擇頗受好評的Sigma 30mm F/1.4,其他各家亦同。







除了室內拍小孩的鏡頭外,我想父母也希望能夠有一支足堪旅遊使用而又方便的鏡頭。在這方面Canon相對於其他系統來說,就比較沒有那麼超值又大碗了。當然其中最優的,還是EF 24-105mm F/4 L IS USM,可惜價格還是太高。比較次一點的,則是EFs 17-85mm F/4-5.6 IS USM或EF 28-135mm F/3.5-5.6 IS USM。這兩支都是有防手振的加持,對於初入門DSLR者,比較容易拍出成功的照片。至於副廠的旅遊鏡,Sigma 18-125mm F/3.5-5.6 DC、Sigma 18-200mm F/3.5-6.3或是Tamron AF 18-200mm F/3.5-6.3 XR DiII LD Aspherical [IF] Macro (A14)就是比較廉價的選擇,以下其他各家在選擇副廠的旅遊鏡時,我所推薦的也是這幾支。







Sigma 18-125mm F/3.5-5.6 DC Sigma 18-200mm F/3.5-6.3

Tamron AF 18-200mm F/3.5-6.3 XR DiII LD Aspherical [IF] Macro (A14)

2.Nikon系統:

(1)機身:目前其實在詢問拍小孩的機身時,我被問到有關Nikon的次數最多,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應該是Nikon D50的價格相當實惠,而且JPG拍出來的顏色也是屬於比較討喜的,相當適合一開始探索DSLR世界的父母,所以其實我也是滿推薦給父母們的。最近因為低價DSLR大戰,Nikon被逼出一台D80,算是略微簡化版的D200,對焦功能也有下放,適合預算較多的父母。

(2)鏡頭:關於副廠鏡的部分,對於各家的推薦和之前在Canon的部分差不多,就不再贅述。原廠鏡的話,室內拍攝小孩的定焦鏡首選是Ai AF Nikkor 35mm F2D,之前有一支Ai AF Nikkor 28mm F/1.4,可是已經停產,而且價格可能是因為停產的關係,既難買又貴...,要不然這個光圈大小還真是不錯。旅遊鏡的部分,Nikon有一支AFS DX VR Zoom Nikkor ED 18-200mm F/3.5-5.6G (IF),這支鏡頭可真是羨煞了Canon許多用戶,因為焦段又長,又有VR防手振,只是...也很搶手,目前訂貨都需要等個一段時間才會有,如果急用的話,還有一支AF-S VR Zoom Nikkor ED 24-120mm F/3.5-5.6G(IF)可以用,也是有著防手振的功能的!

Ai AF Nikkor 35mm F2D

AFS DX VR Zoom Nikkor ED 18-200mm F/3.5-5.6G (IF)

AF-S VR Zoom Nikkor ED 24-120mm F/3.5-5.6G(IF)

3.Pentax系統:

(1)機身:我想Pentax系統對沒有品牌情節的父母來說,大概是最具誠意的了。目前最受到矚目的,應該就是K100D-這台搭載有CCD防手振的機身。這樣一來,不管您用的是原廠鏡也好、副廠鏡也好;是定焦鏡也好、變焦鏡也好,全部自動變成防手振鏡頭,而且實際測量起來約有降二到三級快門的實力沒問題,所以當然是新手父母們的一大利多!加上價格又很有誠意,目前水貨價和D50不相上下,可說是相當有競爭力的一台DSLR。

(2)鏡頭:Pentax最有名的,就是它的SMC鍍膜和定焦鏡了,在室內適合拍攝小孩的這個焦段,最有名的兩支,應該就是FA 31mm F/1.8 AL Limited以及FA 35mm F/2這兩支了,前者的組裝相當扎實,有著個人覺得連Canon的L鏡都比不上的質感,當然,價格也近三萬元之譜。後面這支雖然沒有如此華麗,但是在畫質上也不輸前者,價格亦實惠不少,就看各位的取捨了。旅遊鏡方面,由於Pentax的一些好鏡陸陸續續停產,抬面上仍在出的鏡頭顯得有點青黃不接,所以原廠鏡大概就是FA 28-105mm F/3.2-4.5 AL [IF],如果還找的到新品或二手的話,另外一支FA 24-90mm F/3.5-4.5 AL [IF]的畫質會更好。其實,就我自己個人的經驗來說,以前旅遊實用Pentax,大約80-90的時間,我的*istD上面掛的,都是DA 16-45mm F/4這一支,所以如果沒有常常想拍長距離的景物,這一支倒也無不可。

DA 16-45mm F/4

4.Sony系統:

(1)機身:Sony是繼承Minolta的α接環而來,所以基本上和先前Minolta有不少共通性。目前最受大家矚目的應該就是新的Sony α100這台DSLR吧!價格上面也是很不錯,也有內建機身防手振。不過要注意的,就是高ISO的雜訊。因為父母們買DSLR就是為了要在光源不足的情況之下,拍攝移動快速又不規則的小孩,所以高ISO變成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而SONY的高ISO在ISO800以上雜訊會變得有點多。不過,只要父母們可以接受這個雜訊下的畫質,就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2)鏡頭:當年的Minolta也出了不少好鏡頭,可惜停產的不少,而Sony還沒有把掛著自家商標的鏡頭上市,所以就目前這個時間點來說,原廠鏡是有點難買的。適合的定焦鏡種類也不大多,其一便是AF 35mm F/1.4G,可是這是高貴的G鏡,價格當然會比較高檔,適合預算多的父母。另一顆是AF 28mm F/2.8,不過又嫌光圈稍小了些...,因此對這個系統有興趣的父母,可能要有些耐心與金錢才能買到適合的鏡頭,否則,副廠鏡就應該是您的好朋友。另外,旅遊鏡方面,原廠有DT 18-200mm F/3.5-6.3(和Tamron出的幾乎一模一樣),要不然如果比較要求畫質的,AF 24-105mm F/3.5-4.5也是不錯的選擇。

AF 28mm F/2.8 AF 35mm F/1.4G

AF 24-105mm F/3.5-4.5

DT 18-200mm F/3.5-6.3

5.Olympus系統:

對於Olympus,一方面我不是很熟悉,二方面,我是大片幅至上主義者,對於4/3系統沒有什麼好感,所以也無法推薦。畢竟4/3系統的致命傷就是高ISO下的雜訊疑慮未除,目前雜訊表現最好的是E-330(根據日本デジタルカメラ2006年8月號的測試)。再者目前Olympus的原廠鏡頭要說到定焦大光圈者,並沒有合適用來拍室內的小朋友的焦段,所以基於以上的理由,我個人是不大推薦。這部分我想是參雜了一些我個人偏頗的觀點,所以如果有4/3系統的專精者,也可以提出比較好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以上就是個人在對初入DSLR門下的父母,想拍攝自己親愛的寶寶所提出的建議。當然,以上的建議並非絕對,因為也不是只有30mm左右的定焦鏡才能拍到小孩,50mm的可以嗎?當然可以!100mm左右的可以嗎?也當然可以!只是因為考慮到一歲以內的小孩,有許多時間是躺在床上或是趴在地上,依照成人的身高到床的高度,在APS-C上面30mm左右是相當適合的距離,因此才會以這個焦段附近來建議鏡頭的選擇。至於旅遊時所用的鏡頭,就更多變了。因為考慮到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有充裕的預算,所以建議的旅遊鏡也是以方便、焦段好用為主,就不考慮多鏡頭的組合了。希望以上這些建議,會對一些依舊不知要買哪種DSLR來拍小孩的父母有點幫助!

參考討論:
Mobile01:[分享]新手父母選購DSLR建議[分享] 新手父母 拍寶寶經驗分享
PFC:新手父母選購DSLR建議
數位比較王:新手父母選購DSLR建議

本篇文章共有C-マンション人閱覽過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最近一場大稻程的煙火,在淡水河畔又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潮,也引起許多攝影朋友的興趣,在各大攝影網站中,也出現了許多精彩的照片。只是,還是有一些剛入門的朋友在遇到連珠砲似的煙火,一時慌了手腳,記得東卻忘了西,所以小弟野人獻曝,對於煙火拍攝的一些方式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也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首先,是器材的準備。三角架是必須要攜帶的,除非...有人可以手穩到數秒都不會晃動。另外,快門線、黑卡、以及相機的備用電池也都要準備才行。至於鏡頭的選擇,則以小廣角到標準變焦鏡為主,舉例來說:Canon EOS 30D要配EFs 17-55mm F/2.8 IS USM、Canon EOS 5D則是配EF 24-105mm F/4 L IS USM。如果您想拍煙火的特寫,可再多帶一支長距離變焦鏡,不過就算沒帶也不是不能拍,相關的方式後面會談。

諸葛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同樣的,攝影也是如此。在攝影前也要做好準備,並且觀察相關的天氣、地點等要素才行。拍攝煙火當然要知道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尤其最好知道正確煙火釋放的位置。然後有一點很重要,我們必需要知道的就是風向,我想很多今年元旦拍101煙火的朋友都曉得「火燒摩天樓」的「精彩」畫面,所以拍攝時必須站在上風處,以避免拍出來的畫面都是煙霧迷漫以外,自己也沾了不少落下的煙塵。最後,根據煙火發射地點及風向,我們來決定「前景」所在的位置。一幅煙火的照片要好,有時美麗的前景會有不少的點綴效果,可以讓照片不致流於單調。

攝影當天請提早到達,最好能三五好友成群,以利活動自由,而且能卡到比較理想的位置。因為煙火釋放的時間都是晚上,所以拍攝有些事項要注意:

1.白平衡設定:如果您拍的是RAW檔,那比較沒關係;但如果是拍攝JPG檔,則可能在煙火開始之前要先拍個幾張不同白平衡的調調,找出您比較喜歡的設定。一般我是選擇螢光燈白平衡為主,如此天空才不會一片橘黃色。

下面舉兩張照片的例子做為參考:



上面這張是螢光燈白平衡的設定下所拍攝的



這一張則是以太陽光白平衡所拍攝的

2.以MF為主:拍攝的時候,如果您放著相機自行使用AF(自動對焦),很有可能在低光源的情形下,產生迷焦的狀況,以致於快門按不下去;就算有對到,有時候也要花點時間或者對到您不想對到的點。因此,倒不如使用MF(手動對焦)的方式來拍攝比較妥當。對焦點一般會設定在背景的平面上,因為煙火有點失焦並不會影響它的美麗,而且也不易察覺,再加上位置點難抓,所以不需要去對焦在煙火上。

3.ISO值選擇:一般在ISO200~400左右,沒有一定。

4.光圈選擇:一般以F/5.6~8之間為主,光圈大小會影響到煙火線條的粗細,光圈越大會越粗,因此看您要拍攝的需求而定。

5.快門選擇:以B快門加上黑卡來控制。當您已經就定位,而距離煙火釋放時間大約剩下半小時左右,您要先決定好光圈大小,並且試拍幾張看看背景光量以決定快門時間的長短,這個時間就是您在使用B快門的情況下,黑卡不遮住鏡頭的總時間長度。

6.拍攝技巧:當一切都就緒之後,煙火也即將發射,此時可將黑卡擋在鏡頭前方,遮住所有的畫面,然後開啟B快門。然後當第一朵煙火升空到即將要爆開(或者是您希望的位置),把黑卡移開。一邊默計時間、一邊觀察煙火,等到煙火爆開的程度到您希望的情況時,再將黑卡遮住全部鏡頭。等待第二顆煙火再度升空,您再將黑卡移開,重複上面的動作。如果您構圖上覺得已經差不多了,此時算一下背景曝光時間夠不夠,如果不夠,則將黑開略微移開鏡頭的下半部,補足背景的曝光時間。比如說原先計算背景要足夠曝光需6秒,但前面煙火已經曝光了4秒,則還需補足2秒的背景曝光程度。

以下用圖例說明:



首先先曝第一朵煙火



等到第二朵煙火上升,再打開黑卡曝第二朵煙火



最後再把黑卡略微上提,將背景的曝光補足



最後的成品應該如上圖所示



如果把剛剛的動作用直線時間圖表來表示,就像上面這張圖一樣,希望夠清楚。

7.構圖:一般用上面黑卡作類似重複曝光的手法,無非是希望在同一畫面上出現許多朵煙火,整體畫面會比較熱鬧,但如果重複曝光的煙火都大致上在同一高度,很有可能會出現局部過曝的現象,反倒會覺得很紊亂,最好能讓煙火有層次感,也就是不同高度或不同位置都有清晰、美麗的煙火,這樣的構圖才會比較受青睞。不過,這倒也不是一定,每格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手法或審美觀,喜歡就好。



像上面這張中間的煙火就曝了太多朵在同一個位置,顯得比較紊亂。

至於說前面提到如果沒有長焦變焦鏡時,因為現今的相機畫素大多都滿高的,所以可以用事後裁切的方式,來做出煙火的特寫。再加上煙火拍攝的時候,現場昏暗不易換鏡,而且也大概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換鏡頭,所以不必勉強。

以上的方法也只是一些通則而已,不一定所有都適用。比如說像今年初拍101的煙火,定好光圈和快門時間後,能夠做的,只有一直按住快門連拍而已,偶而中間改變一下節奏,其它的什麼都不能做...。所以方法巧妙,存乎一心。只是希望藉由這些小小的經驗,給拍煙火還摸不著頭緒的朋友一些建議,可以在接下來的國慶煙火中,拍出自己所喜歡的照片。同時也希望有更好技巧的朋友,能夠不吝指導,也能讓小弟從中學習。

共有C-マンション人閱覽過這篇文章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挑战普及型数码单反新标准—佳能发布数码单反相机EOS 400D及EF镜头新品(2006-08-22)

眼看著對手們一家比一家來勢洶洶,先是SONY的α100,再來是Pentax的K100D,直到最近的Nikon D80,都是刀刀見骨,一副勢必要搶下還未進入DSLR的用戶,並且吸引一些『牆頭草』改投自己門下的攻勢。在這DSLR大戰進入後半場的時節下,只有Canon截至目前為止還尚未有動作,是老大心態作祟嗎?還是...

前些日子開始稍微有風聲放出來了,預告8/24將是『傳說的再現』,網路上許多謠傳就紛紛出籠了。而大家也在引頸期盼的同時,沒想到今天在大陸的Canon網站,出現了這樣的新消息:

1. 新機:Canon EOS 400D,擁有1010萬畫素的CMOS、自動除塵功能、如30D的九點對焦...我看,買30D的朋友看到這些,應該會捶胸頓足吧!

2. 新鏡:

(1)EF 70-200mm F/4 L IS USM:這顆是小小白IS化,同樣裡面也用上螢石及兩枚UD鏡(之前小小白是唯一200mm焦段以下用上螢石的鏡頭),假如是真的,那表示Canon大概是吃了秤鉈鐵了心,不大可能出現CMOS防手振這種玩意兒了,變焦鏡(甚至連定焦鏡)全面IS化應該是遲早的事...

(2)EF 50mm F/1.2 L USM:這個很久以前的芭樂消息,大概這次要成真了...,繼EF 50mm F/1.0 L USM之後,在此焦段所推出令人注目的L鏡,表現如何,就讓大家拭目以待吧...

以上的消息,真實性如何,就有待明天見分曉,不過個人覺得可能性應該相當高吧...。果然Canon畢竟是市場龍頭之一,出手起來還是相當有架式的呢!^^

本文共有C-マンション人閱覽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對於Canon的用家來說,紅色橡皮筋的魅力一直是無法抵擋的誘惑,綜觀各家的鏡頭,L鏡就算不是成像最頂尖的鏡頭,但也是箇中翹楚。不過若連鏡頭組裝、高科技的功能(USM、IS等)一齊考慮進去的話,大概便少有其他鏡頭可與之比擬了吧。



Canon的L定焦鏡,除了那支貴到不得了但又被很多網友嫌到無力的EF 14mm F/2.8 L USM之外,廣角的部分再來就數這顆鏡頭了。這支EF 24mm F/1.4 L USM在這個焦段之中,其光圈之大是很有名的。除了大光圈以外,變形控制還稍勝同門的師兄弟EF 35mm F/1.4 L USM,如果套在Canon的APS-C機種上,視角就彷彿另一支EF 35mm F/1.4 L USM再生,對於想拍帶景人像的APS-C用家,可以說是不二的選擇,至於全片幅的朋友,則可以徹底感受到它廣角的魅力,完全釋放出它的能力,可說是一顆不可多得的好鏡。



EF 35mm F/1.4 L USM則是許多玩家所推崇的一顆鏡頭,大概我所知道35mm大光圈定焦鏡比較有名的,除了這顆以外,有做到F/1.4的,還有Leica、Contax和Minolta(有錯尚祈指正),這幾顆鏡頭的實力也都在伯仲之間,就看玩家怎麼去取捨了。



EF 50mm F/1.4 USM算是目前Canon標準鏡的焦段中,唯一挑大樑的鏡頭,先前還有一顆很暴力的(但對焦極慢)EF 50mm F/1.0 L USM,可惜已經停產,目前叫價大概都六位數以上,我只曾經在Y拍上看過一次而已...。目前Canon的用戶們都期盼Canon能趕快出一支EF 50mm F/1.2 L USM,來填補中間的空隙,而且,光圈略小一點也比較不會那麼的貴...



各家的85mm大概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沒有不出大光圈1.4的定焦鏡的。Canon可能是為了要跟人家不一樣吧,偏偏光圈比別人再大個一點,變成F/1.2,造就出EF 85mm F/1.2 L USM的傳奇(其實在FD時代就有這顆了,EF時代就繼續延續)。去年還曾一度傳出要停產的消息,不過還好是來個改版。一、二代其實只有一些小差距,都是質素極優的鏡頭,有機會一定要玩玩看。圖中為一代鏡。個人記憶之中,除了Canon以外,似乎只有Zeiss有85mm F/1.2的鏡頭出產。



同樣不知道是不是大家說好的,各家在100mm也會出一支Macro鏡。Canon的EF 100mm F/2.8 Macro USM比起來比較佔優勢的地方就是對焦時並不會使得鏡身有伸縮的動作,這樣在拍微距的昆蟲時,比較不會嚇到這些小動物。



EF 135mm F/2 L USM在Canon裡可以說是超值人像鏡,成像直追EF 85mm F/1.2 L USM但是價格又便宜了不少,只是在APS-C的世界裡,就變成約216mm,相對來說難用了不少...。目前聽說Sony在這個焦段打算推一支135mm F/1.8的鏡頭,再加上原有Minolta的散景之王STF 135mm,看來競爭者可是不少!



接下來這三支鏡頭,是個人認為的Canon變焦小三元鏡。首先是EF 17-40mm F/4 L USM。這支無論是在重量、組裝、成像、抗耀光等等都是無可挑剔,價格也頗為實惠,可說是Canon近年來的良心之作。如果真要挑缺點的話,有兩個:一是光圈稍小,不過這也換來重量的輕便,另外一個,就是我不大喜歡他那種海膽狀的星芒,相較起來,以前用的Pentax DA 16-45mm F/4所表現出的八芒星就簡潔有力多了!在APS-C上面來說,這顆大概可算是主力鏡,因為換算之後,恰巧落在常用焦段。至於它的高一級EF 16-35mm F/2.8 L USM,不知為何我一直覺得它的畫質偏軟,而且,抗耀光似乎也沒比EF 17-40mm F/4 L USM強,只好期待這支是否會出改版鏡了。



EF 24-105mm F/4 L IS USM打從宣佈推出之後,就是話題鏡。從一開始大家對他規格的驚豔(因為其他家這種焦段都不是恆定光圈,而且者之還掛上L和IS),到後來的『佛光普照』,都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不可諱言的,這支鏡頭的便利性,已經穩穩地為它在Canon的高素質旅遊鏡中,打響了名號,上市之後就極為搶手,直到今年初在日本還買不大到(台灣公司貨倒是一堆,都是因為定價太高沒人理)。可以說是兼具便利和實用性的超級鏡頭!



我所選擇的第三支小三元變焦鏡不是大家常說到的小小白,而是這支小綠。原因無他,因為我覺得小小白太顯眼,長度太長不好帶,相對於小綠收起時是短胖的身材,一般L鏡黝黑的外裝,就算在大街上舉起相機,也不會引人注目;再加上三級IS的加持,完全彌補了光圈比小小白略小的弱點。另外,焦段上又比小小白多出200-300mm這一段,更增加了它的實用性。不過它也是有缺點的。第一,如果鏡身向下,會有『自動』變焦的困擾,得要記得將旁邊的『Lock』鎖給鎖上;第二,畫質有時候比較難以捉摸,不像小小白那樣的銳利(如果沒有跑焦的話)。後來,Canon又出了一支EF 70-300mm F/4-5.6 IS USM的鏡頭,這讓小綠的處境有點尷尬,不過小綠的組裝還是比那顆新的鏡頭要好些,拿在手上的感覺就是比較不一樣啦!^^



介紹完我的小三元,那來介紹我的『大二元』吧!首先是中間主力:EF 24-70mm F/2.8 L USM。這支鏡頭和小小白一樣,都是惡名昭彰的偏焦大王,大多數都需要回彩虹監獄調教過。但是準焦的EF 24-70mm F/2.8 L USM畫質、成像以及發色,都十分令人感動,依在下的感覺,光圈約縮到3.5畫質應該就有跟定焦鏡一拼的實力,難怪是大家眼中的鏡皇!



最後,是我唯一的白鏡-EF 70-200mm F/2.8 L IS USM,鏡身上金色的『IMAGE STABILIZER』透露著他與另一支EF 70-200mm F/2.8 L USM的不同處



鏡頭旁的IS機構作動開關



驗明正身



所謂寶劍配英雄,這些一時之選的好鏡頭,當然要配一台好機子,才能發揮它們應有的實力!



看來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當然,要解開L鏡的封印,就只有全片幅的機器才能辦到。Canon EOS 1Ds MkII雖然也是全片幅的機種,但是不親民的價格,讓人望之卻步。Canon EOS 5D以相對低廉許多的價錢,也可以換來同樣的畫面質素,在過去近一年的日子裡,不斷地吸引著許多Canon的用戶,只為了登上那全片幅的頂峰。

初次拿到這台機器的時候,接上EF 24-70mm F/2.8 L USM,就深深地被它表現出的空間感所著迷了,那時突然覺得觀景窗的世界一下子遼闊了起來,這就是全片幅的魅力所在嗎?我必須說,從我開始正式玩攝影以來,從沒有徹底體驗過底片機,所以我想我應該是沒有那種從以前底片機時所受到的影響,而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但是,我依舊是被這種感覺給攫住了,這種是在過往Pentax *istD以及Canon EOS 20D上面所感覺不到的...

5D的操縱感,由於先前已經用了將近一年的20D,所以相對來說很容易上手,在拍攝的時候是不會因此而有所不順。幾次拍攝下來的感覺,果然如許多前輩們所說的一樣,5D的對焦準確度比起20D有相當的進步,整個拍攝下來的情況,跑焦的情形極少,大多跑焦都是因為用的光圈大,而被攝者有移動之故,這樣實在讓人很放心,不用回家之後再對著好不容易拍到的一張好照片卻跑焦而扼腕不已了。此外,5D的高ISO純淨度也是相當令人驚奇的,ISO1600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拍出相當純淨的畫面,甚至如果是RAW檔,還可以調上一格的曝光量,但是卻不會增加很多雜訊,十分優異。

當然5D也不是全能的,依舊有其弱點。像是它的對焦點分佈太過集中、連拍速度比不上20D的等級、LCD在太陽光下跟廢物沒兩樣,體積重量比起20D來的大且重...。但這都不會抹滅它在DSLR之中的重要地位。一如過去的10D及300D,成功地將DSLR帶入一般人的生活,5D則是讓一般人也能有機會享受到全幅機的感覺,這可以說是Canon最成功的地方。

下面就貼一些L鏡的實拍照片給大家參考,拍的不好之處,請多包涵囉!

下面這兩張分別是EF 24mm F/1.4 L USM在ISO100及ISO1600下拍攝的。



這張是ISO100下拍的



這張是ISO1600下所拍攝的,我們擷取部分畫面如下圖。



在5D的RAW檔和C1 Pro的通力合作之下,畫面上的雜訊是相當少的,這也使得5D的ISO 1600成為可用之兵。



這張是EF 35mm F/1.4 L USM,雖然畫面中沒有人物出現,但是這個視角是滿適合拍攝帶景人像的。



這張充滿魄力的廣角就是EF 17-40mm F/4 L USM所拍攝的。以前在用APS-C的機器時,從來也沒想過17mm竟然會這麼遼闊,這種感覺只有當初20D接上EFs 10-22mm F/3.5-4.5 USM的時候有,但是畫質又比它更好了一點。



這張則是EF 24-70mm F/2.8 L USM所拍攝的。在5D下,24mm已經是平常常用的廣角,再廣其實就少用了,所以24-70mm變成相當實用的一顆鏡頭,同樣的,EF 24-105mm F/4 L IS USM也是一樣。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自從DSLR平價化之後,擁有DSLR的朋友越來越多,但是進入DSLR必學的一項功課,就是清CCD/CMOS。對!不要懷疑!就連號稱有超音波除塵的Olympus E系列或者最新剛出熱騰騰外加CCD除塵功能的Sony α100,大概都逃不了這個命運...這個之前在攝影家手札上,ADI大就曾經寫過一篇很有趣的文章:『DSLR的CCD防塵措施 』,裡面便有提到清CCD的難題。雖然清CCD/CMOS老實說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像平常清潔LCD那樣,用吹球吹一吹或擦一擦即可,那多方便啊!這樣出遠門在外的時候,只要看到有大顆的灰塵,就可以迅速地清理,省得回家之後還要用PS慢慢點掉。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有廠商聽到了,所以先前『楔石』有代理了一款CCD正離子清潔刷,可是價格...,後來在Y拍上面看到一款也是類似的功能,適用於所有片幅的CCD/CMOS,而且清潔的時候還不必像楔石所賣的清潔刷一樣,還要買特殊的清潔錠來清潔,只要用空氣罐或清水洗一洗即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就買來用用看囉!



這就是買來的樣子,看起來好像很簡陋...



裡面...果然也很簡單,只有一張紙的說明書,刷子和一個吊鍊



這個就是將刷子推出來或收起來的機關







一般之前在清CCD的時候,所使用的東西:空氣清潔罐、日蝕牌清潔液以及先前從楔石買的CCD專用清潔棒



這是我的相機在用CCD清潔刷清潔前的樣子,是在F22的情況下拍的,紅圈圈處指出的是比較大的灰塵,尤其是右下角的那個灰塵,在F6~7的時候就很明顯了...Orz...



這是用買來的CCD清潔刷在CMOS上來回刷過幾次之後,看起來還是有幾顆不大明顯的灰塵(在F22的情況下),是還頗令人滿意的!這樣出門在外,要清潔CCD/CMOS也不是難事了。

但是,有了這個CCD清潔刷就所向無敵了嗎?不不不...,遇到油性及黏性的灰塵,他一樣是清不起來的。前幾天PFC的北區聚會上,遇到KHC大的Canon EOS 5D,他5D上的CMOS,只能說是...您多久沒清啦!上面都是這類的油性及黏性灰塵,最後還是要靠Titoni大的棉花棒,才能順利的恢復一塵不染的原貌...呵呵...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大喇叭沒誠意的馬後砲-我的D200設定與女性拍攝心得

昨天碰巧看到黑麵兄分享這篇文章,前面D200的設定當然與使用Canon系統的我無關,但是後面的女性人像拍攝技巧,卻是非常的實用,尤其是提到:『在男生的眼裡看起來很炫很屌,可是對女生來說,或許有一,兩張這樣的照片很不錯,可是如果都是這樣的圖片,那絕對會被打槍的!』。這句話可真是一針見血啊!

稍微總結一下黑麵兄所提到女生注意自己人像的重點,就是皮膚要白(最重要!)、臉不能圓、身材不能走樣、臉上的坑洞瘢疤等要平整...,總之就是model所要求、所希望拍攝到的重點都要拍到,不該拍的不能拍到,這就是女性人像攝影的最高境界!

這篇在Mobile01上面也有討論,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去看看這個討論串喔!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就在昨天(2006/6/14)Sony Taiwan也在台發表了新一代的DSLR-Sony α100,這個消息一出,在各大論壇又出現了熱烈的討論,當然難免引起一些爭論或廝殺,內容不外乎是這台機器的好壞、C/N/O/P等各家廠商慘了、D200 or 30D甚至是5D價格將要大跌以及未來C/N等大廠要如何因應等等,口水橫飛之廣,大概不比現在的台開案、SOGO案、罷免案來的少。在台上市的價格,看起來是頗具競爭力: 單機身(DSLR A100K)為 25980元、單機身+標準鏡頭為 29980元、單機身+雙鏡頭(DSLR A100W DT 18~70mm & DT 75~300mm)為 35980元。但是這台相機究竟是不是真的值得大家如此熱烈的期待呢?我想就有待時間來考驗囉! (以下SONY的α系列機身及鏡頭皆取自於SONY網站,為介紹之故,因此引用)


這台α100究竟有多少能耐呢?除機身等級比較低以外,CCD有千萬畫素、CCD防手振、CCD防塵功能以及D-Range Optimizer等特異功能,讓大家對這台新的DSLR充滿了期待...



新的α Lens則是混和了原先Minolta的精髓和蔡司的新血,企圖能再造當年G鏡的風光。

這顆是散景之王STF 135mm F/2.8 [T/4.5],不過這顆要價可不斐...













這顆就是新的Planar T* 85mm F/1.4 ZA,不過很奇怪的是,原先Minolta的85mm F/1.4去哪裡了?












這也是蔡司新鏡Sonnar T* 135mm F/1.8 ZA,看起來不錯,比Canon EF 135mm F/2 L USM光圈還大,相信應該也會有很不俗的光學表現吧!












這支就是西平英生在各家70-200mm F/2.8之中,評價最高的AF 70-200mm F/2.8 SSM,當然,價格也可以說是最高的,當初就是這支鏡頭讓我對Minolta卻步...











這支是鼎鼎大名的AF 35mm F/1.4G的復刻版,可以跟Leica 35mm F/1.4及Canon EF 35mm F/1.4 L USM齊名的鏡頭












從目前所流出的照片之中,大家最詬病的一點可能是它的高ISO吧!從DPReview的試拍圖之中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看看高ISO下面的差異:(以下的圖形皆為DPReview所有,為報導故引用之)



上面這張為原圖



這一張是ISO 400下的局部裁切圖



這一張是ISO 800下的局部裁切圖,此時暗部已經略有雜訊



這一張是ISO 1600下的局部裁切圖,雜訊似乎已經相當明顯了...

上面的照片,當然只是未上市機種所出現的試拍圖,真正的實力要等到上市之後(台灣地區是7/21)才會知道。不過,根據在IT界的記者朋友說,這一類的照片都是『gold sample』,也就是說廠商會挑整批相機中表現最好的一台給媒體來作測試,甚至會稍加調校,以求得更好的結果,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無論如何,還是等上市之後再說吧!

就目前各大討論區的討論盛況,我的感想是這台α100的確帶來了一些改變,至少它延續了Minolta、Zeiss的寶貴光學資產,讓一些好鏡甚至是絕版鏡得以重現江湖,並且結合SONY的行銷能力,使得整個DSLR市場得以不被少數廠商壟斷,讓價格有機會下修,誠然是好事一樁。但是要說是不是有機會讓在各家耕耘已深的資深用家跳槽,我想是言重了。因為在DSLR的世代中,機身的能力是最容易複製的,就算現在A家的技術B家沒有,兩三年後,只要消費者耐心等待,多半會出現在新一代的機器上面,但是鏡頭的技術卻不是。我們從傳統底片機上面的鏡頭到目前數位機專用的鏡頭,除了光學鍍膜的改善,很少看到比較進一步表現,甚至除了Olympus之外,沒有一家敢將過去的鏡頭包袱全部拋開重新再起爐灶,也因此鏡頭可以說是一些資深用家決定投效哪一個系統決定性的因素。目前看起來α Lens之中雖然不乏名鏡,但是相對起來仍是偏少,需要昔日的Minolta鏡群支援,而且有許多鏡頭是要到今年年底才會發售,屆時買不買得到都還是個大問題,大家應該沒忘記各家出新機時,市場上鏡頭難買的狀況吧...尤其是名鏡常是一鏡難求,或者價格一時高出原來一兩成的市價...,另外一點就是,目前看起來,這些新的α Lens明顯大部分的鏡身質感不怎麼樣,而且高貴的鏡頭並沒有很能彰顯它的高價(除了AF 70-200mm F/2.8 SSM以及AF 300mm F/2.8 SSM),比起Canon的L鏡、Nikon的金線鏡、Pentax的星鏡和Limited鏡,很明顯地少了市場區隔的效應,這樣恐怕對一些『外貌協會』的會員(不好意思,小弟也是),可能在出手時會有點猶豫...

再來,就要看SONY的行銷及研發能力是不是夠得上了,如果他們能在短期內將高、中、低階的DSLR以及指標性的大三元鏡給補齊,或許未來我們將會看到跟Canon、Nikon平起平坐的SONY,也會應驗發表會上面所說的『在場的記者朋友可能以後手上拿的可能就是SONY的相機』,但是,要是這些東西都姍姍來遲的話,可能就只有『等到你們出了D9D等級的機身再說吧!』。目前,我想這台α100能夠吸引的用戶大概有:1.還沒有DSLR但想進入DSLR的人、2.有別家機器但鏡頭買的不多、三心二意的人、3.錢太多沒處花,想嘗鮮或玩雙機流的人、4.原先就是KM用家的用戶,至於高階的別家用戶我想目前還不大可能吧...

還有還有,SONY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像之前Minolta閃燈和機身溝通不良的問題、SONY CCD過保固會自動銷毀的問題...希望這不會是一個大地雷吧...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ony Alpha unveiled

Sony官方網站- Sony Alpha介紹網頁

今晚(應該說是今晨了...),上網看到第一個連結的網站出現SONY新DSLR的全貌照片,看起來跟KM的D7D外型有點像,只是前面的Mark已經是SONY,而非當初大家猜測奇奇怪怪的Mark,置於SONY日本官方網站上面的介紹網頁依舊是只有外型輪廓而已,所以這道底是不是『芭樂』,就有待時間證明了,不過我覺得真實性滿高的...

看來,SONY的今夏推出新DSLR的預言真的是越來越有那麼一回事了,只希望SONY的新Alpha能加油一點,對其他各家造成壓力,有競爭才會是好事。這樣一來,我也就有機會可以攀上那原本高不可攀的全幅機了...Orz...SONY你要加油啊...我都靠你了...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也是延宕了很久的測試,雖然東西和測試方法是早就想好了,無奈就是沒多少時間...現在終於測完了,趕快把這篇報告寫出來給大家參考吧!

第一部份是介紹一下expodisc白平衡濾鏡的Digital版本:



這是他的外盒,看起來很精緻,等一下會和前一版的做比較...



這就是盒裝內的所有內容物



這一張可以清楚的看到,Classic版本和Digital版本之間的包裝差異多大...Orz...



這個是Digital版本的近拍照,可以看到中間毛玻璃狀的範圍比Classic大,而且上面expodisc的網址是小寫的。整體的構造感覺比較好...



這就是Classic版的近照,網址的部分是大寫,而且寫在正面而不是邊緣,中間毛玻璃狀的範圍也比較小,整體的塑膠感比較重...



這次的測試會用到兩種燈光測試,一種就是日光燈管,而且為間接照明方式,如上圖所示。



另外一種就是太陽黃光燈管。此外,還會有一種燈光模式就是將日光燈以及太陽黃光燈都打開,製造出比較複雜的光源(其實,相對於一些舞台燈光,這還是不夠複雜的),來測試白平衡濾鏡以及相機自動白平衡的功力。以下的表格,都會附上經由C1 Pro讀取RAW檔之後所得的色溫及Tint值,並且如果是由白平衡濾鏡所拍攝的照片,下面也都會附上經由白平衡濾鏡所拍攝出校色的照片,以供各位參考。

首先上場的是日光燈管的情況:

自動白平衡,色溫:4650K、Tint:20 日光燈白平衡,色溫:3900K、Tint:13
Classic,色溫:4450K、Tint:8 Digital,色溫:4600K、Tint:17

再來是在太陽黃光燈的情形下所拍攝的結果:

自動白平衡,色溫:3550K、Tint:15 鎢絲燈白平衡,色溫:3150K、Tint:6
Classic,色溫:2450K、Tint:1 Digital,色溫:2350K、Tint:7

接著是將日光燈以及太陽黃光燈都打開的情形下,以混合光源的情形來拍攝:

自動白平衡,色溫:3850K、Tint:12 日光燈白平衡,色溫:3900K、Tint:13
鎢絲燈白平衡,色溫:3150K、Tint:6
Classic,色溫:2850K、Tint:8 Digital,色溫:2950K、Tint:11

下面隨附的測試,是在三種不同的燈光模式下,都強制設定相機白平衡為閃光燈模式,然後以Speedlite 580EX跳燈打光(45度角,有拉出閃光燈內附的反光板,反射牆壁為白色),所照出來的三張照片,可以供各位拿來跟前面的測試作比較

日光燈下 太陽黃光燈下
混合光下

希望這篇文章對各位有幫助!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entax搭載新防手振技術的DSLR-K100D(暫名)圖片一圖片二圖片三

據說這是在莫斯科舉行的相機器材展之中,Pentax所發表的新機種,看圖片似乎搭載了類似KM的CCD防手振技術,到底這是Pentax跟KM買的、還是Richo的技術,抑或是Pentax自己的技術,目前不得而知,不過,這對於P家人來說,的確是好消息!

但是,Pentax幹嘛在這個小小的莫斯科相機展發表啊?怎麼不趕趕進度,在兩個月前的PMA大展之中發表,這樣不是更有話題性嗎?不過,這也算Pentax的作風之一啦,低調...低調...

看來,相機鏡頭全面搭載IS/VR/AS/OIS的時刻到來了,畢竟,不是所有的場合、所有的人都能、都願意用三腳架,要提升影像拍攝的成功率,非要靠這種高科技來補正才行。雖然,這些技術的使用,讓一些影像素質至上者對於畫質下降有疑慮,但是『先求有,再求好』,要是拍到一大堆手晃到的相片,就算影像畫質再怎麼好,也不過是場夢罷了...

只是,先前看到有些討論說道,假設感光元件不是APS大小,而是FF的話,目前現有的機身設計對於AS在震動時的空間範圍可能會太小,或許屆時會碰到瓶頸也不一定。但是依目前各家只有Canon有能力搞FF以外,其他家可能暫時還碰不到這類的問題,這個感光元件的大小,現階段多少也要仰SONY的鼻息吧。

另外,拖延已久的AF 540FGZ也要出了,希望不要讓P家人太過於失望吧,加油!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攝影之中,光線是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不單是因為攝影本身就是一門記錄光線的藝術,各種光影的變化,也決定了一張作品大部分的良莠,所以如何調整光線、利用光線便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可惜,在我查閱目前坊間的書籍之中,有很多的重要部分是這些書本上沒有講到、或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十分可惜。所以小弟稍微用些篇幅來說明,這樣也可以提供初入攝影的同好們一些參考。



這是本次試驗的主角,一個十瓦的小燈泡以及我的吉他,在這次的試驗中,這個小燈泡是用來作為點光源使用的。



上面這一張是用Canon 580EX直接打光在吉他上面拍攝的,作為對照組來參考。您可以看到白色的牆壁上出現了生硬的黑色影子,這些黑色的影子也出現在吉他的音箱裡。



此時,我們將燈泡打開對著吉他照射,光源的位置與相機在同一個垂直平面上(大約就是外閃所放置的位置)。相機的設定為光圈優先模式,光圈為2.8的情況下,架設在腳架上面拍攝。拍攝出來的結果,雖然不若剛剛用580EX直射那般強烈,但是依舊可以看到在牆壁上面有明顯的影子。



同樣的設定,我們在燈泡上面加裝大型燈罩(一般檯燈用的燈罩),然後再拍一張,此時牆壁上面的影子就變得模糊不清,整體光線也變得比較柔和。

其實,從上面這三張照片我們可以歸結出來一個重點,那就是假設光源與物體的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光源的面積如果越大我們可以得到越柔和的光線,這也就是為何我們看到攝影棚之中總是有一些傘狀的裝置還有一些前面罩著很大一個白色罩子的棚燈,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要提供一個更大面積的光源,來使整體的光線柔和。

柔和的光線就如同上面這幾張照片所示,可以避免造成生硬的影子。這在人像照之中是很重要的,因為人的五官是突出的,如果用較小面積的光(如閃光燈直打)來照射人臉,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明顯陰影,這樣會比較不好看,同時,也容易在人物後方產生不必要的影子,影響到我們拍攝的畫面。

那麼,沒有攝影棚,要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呢?市面上我們常會看到許多種柔光罩,如下面最常見的兩種:





當然,還有許多體積更大些,可以罩在閃光燈頭,提供柔光的效果。老實說,其實效果都不彰。因為前面有提到,光源的面積越大,柔光效果越好,上面這兩者套在閃光燈上面,我想有用過的人都知道,其實並沒有辦法把閃光燈打光的表面積增加多少。另外,我們還要考慮的一點就是光源與被攝物的距離。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好了,太陽應該是面積夠大的光源了吧,可是在我們地球上來說,它也只能算是點光源而已,因為距離實在是太遠了。所以就算拿那種比較大面積的閃光燈柔光罩來使用,在一般人像拍攝的距離之下(以一般人像鏡的焦距70-135mm來估算),能得到的效果也是有限,所以我只能說可以把錢省下來好了...

真正效果好的,大概就是利用其他的物體表面反射來打跳燈的方式,不論是利用天花板、牆壁,或者甚至是其他人(對!就是人!)來做閃光燈的反射面,都是製造大面積光源的好方法。而且,打跳燈的反射面也不一定限於何種顏色,反正現在數位機當道,拍壞了頂多刪掉就可以了,而且說不定還會有不同的味道呢!多嘗試總是會有新發現的。

共有位訪客閱讀過本文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