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7吳哥窟古墓奇兵之旅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整個吳哥窟之行在前面的那篇『吳哥的雛形-巴孔寺』已經告一個段落了,但是柬埔寨的行程卻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兩個地方還沒去...

其中一處是柬埔寨民俗文化村,講得簡單一點,就是像我們的『九族文化村』一般,匯集了當地各民族的藝術及傳統,當然還有許多表演,來加深遊客們對柬埔寨這個國家文化的印象。

IMG_7992

IMG_7996

這裡面也是有著類似小人國的設施,有各式各樣柬埔寨有名的建築,包括他們皇宮的縮小模型都在此可以見到。

IMG_7997

IMG_8007

這裡也有各式各樣的表演,像這個就是表演柬埔寨傳統的婚禮

IMG_8019

IMG_8020

甚至還邀請了現場的觀眾來當新郎...

IMG_8034

也有傳統舞蹈和技藝的表演

IMG_8038

IMG_8056

當然,也有身著類似我們原住民的衣飾表演的情節。不知道是不是東南亞一帶的傳統服飾都有同樣的起源?

IMG_8060

IMG_8072

另外,我們也參訪了吳哥藝術學校。這裡主要是讓一些瘖啞的年輕人在此地有機會學得一技之長,讓他們不需要依靠他人就可以獨立謀生。此處成立於西元1992年,位於暹粒市內。或許因為他們是瘖啞人士的關係吧?整個場地非常的安靜,我們也都看得出他們十分專注地在完成他們的工作...

IMG_8082

IMG_8086

IMG_8087

短短五天的吳哥窟之行在這裡終於要正式劃下句點了。雖然我也拖了大半年才把這次旅行正式寫完...但是這趟吳哥之行其實是很值得回味的。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古代偉大王朝興盛的一面,同時卻也有強烈對比現實的一面,這真是讓人不禁喟嘆『世事無常』啊...

最後,就以我在回程飛機上面所拍的照片,來做個結尾吧!

IMG_8110-1

IMG_8112-1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在羅洛斯遺址最後參訪的,就是巴孔寺。

IMG_7923

前面有提到,羅洛斯遺址其實是真臘王朝在遷都吳哥之前的根據地,所以在此地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吳哥遺跡的影子在此出現,也就是說,這裡其實就是吳哥建築的原型。而巴孔寺其實就是羅洛斯遺址之中,最壯觀、最典型、影響後代最深遠的一個建築。

IMG_7927

同樣地,這裡也是因陀羅拔摩一世所建造。這座寺廟建造的目的是為了供奉印度教的神靈。因為當時印度教已經東傳到了真臘王朝,這做巴孔寺就是用來彰顯印度教須彌山的建築,由此可見,當時印度教已經是真臘王朝之中的國教。

IMG_7929

由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巴孔寺也是由五層平台一層一層堆砌起來,是不是跟先前看到的其他吳哥建築有很相似的情況?

IMG_7932

IMG_7933

IMG_7935

這裡和其他的遺址一樣,也是有許多小孩子在此地出沒...

IMG_7941

IMG_7946

巴孔寺塔頂的雕刻,雖然雕像看起來缺手斷腳,但是還是可以看到當時雕刻的精細。

IMG_7947

巴孔寺後方的雙塔。

IMG_7949

IMG_7956

吳哥遺跡之行,就要在此告一個段落,剩下的形成就是市區的景點參訪。老實說,吳哥遺跡的美麗,是要在瞭解他們歷史的背後,才能夠領會。如果單單只是想說吳哥窟有多美麗而想來參訪,大多都會被數不盡的石頭、爬不完的階梯給弄得敗興而歸。無論如何,如果您真的對這個古老的國度有興趣瞭解,真的是需要來這兒欣賞一次,才不會有所遺憾哪!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哥遺跡最後一天行程的第二站,是同為羅洛斯遺跡的另一個部分-神牛古廟,又名『比列科寺』

IMG_7916

何以這裡又名之為『神牛古廟』呢?主要就是在寺前有三尊石牛的緣故。

IMG_7912

這裡也是在因陀羅拔摩一世時所建造,是羅洛斯河畔出現的首座吳哥神殿,也是早期紅磚風格的代表。

IMG_7913

這裡的門楣上有葉狀及騎士浮雕裝飾,而每座塔的4個角落內部都有雕著守門神的小神龕,此為神牛古寺的特點之一。

IMG_7917

IMG_7918

最後,因為今天是鼠年的第一天,在此順道恭祝各位新春愉快,萬事如意喔!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蕾寺附近本為真臘王國一開始的根據地,本來在因陀羅拔摩一世時預定在此建立大水庫,但是挖到一半因陀羅拔摩一世去世,由兒子耶輸拔摩一世繼承王位。耶輸拔摩一世則在挖掘水庫後堆積的大土堆上面建設了這做羅蕾寺。但可惜的是,因為耶輸拔摩一世在附近找到了現今吳哥城附近的區域,認為更適合做為長久的根據之地,於是遷都吳哥,此地就僅留下羅蕾寺成為歷史的遺跡...

IMG_7897

IMG_7901

在羅蕾寺的入口站了這些學生,拿著箱子希望旅客捐點錢,由於已經隔了很久(路人:還不都是因為你拖槁嚴重!),我已經忘記是為了什麼而募款的...,我是有把身上的零錢捐給他們啦!

IMG_7903

羅蕾寺的雕刻雖然是比較早期,但仔細看也相當精細,許多後來的建築身上都可以看到這裡的影子,如後來的斑蒂絲蕾寺...

IMG_7904

IMG_7906

IMG_7909

雖然這裡常常是旅程最後一天才來,作為一個短暫停留的景點,但其後的歷史淵源卻相當有趣,值得喜歡吳哥的人細細品味的。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黃色的吳哥窟日出,大概是每個來到吳哥窟旅遊的遊客絕對不會錯過的重頭戲。旅客們大約都在四點多起床,搭乘五點左右出發的車子前往小吳哥觀賞。自然我們這次旅遊之中,幾位狂熱的攝影者(包括我在內),就紛紛摩拳擦掌期待這一刻的到來。

IMG_7811-1

在走過小吳哥前方壯闊的石道,觀察著太陽可能升起的方向,我到了盡可能可以拍攝到日出自小吳哥城尖塔升起的位置,架好腳架,等待那一刻的來臨...

IMG_7818-2

吳哥窟的日出,最佳的觀賞時機在春秋分之時,此時,太陽會自小吳哥最中央的尖塔升起,那是最棒的一刻,可惜...我們這次一定是看不到這種景色了...因為,我們是在接近夏至的時分,來到吳哥窟的...Orz...

IMG_7822-1

IMG_7875

看到這一幕,讓我想起當時拍攝的情景...本來在等待的地方,已經等的差不多了,眼看太陽就要從小吳哥城的背後透出,突然間,相機的快門按不下去,結果一看,沒電了!!!手忙腳亂先從包包撈出電池,然後還得把相機從雲台上拆下才能裝上新電池...,真是歐賣尬...還好,還來得及把這一幕拍到,要不然,這趟不就白來了?Orz

IMG_7890

IMG_7892

IMG_7895

心滿意足拍完日出,離開小吳哥之時看到兩旁寬闊的護城河,覺得在晨光的映照下,也很美麗,順手拍了上面幾張照片,就當做是這次小吳哥拍日出美麗的Ending吧!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供奉著印度教主神濕婆的女王宮和其他吳哥窟的建築有著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為在材質方面。絕大多數的吳哥遺跡都是用青砂岩所造,只有這個女王宮是使用柬埔寨特有的紅土所建造。含有大量水分的紅土既便於運輸、建築,也利於雕刻複雜細膩的圖案。而建築建成後,經過風乾,就變得異常堅硬。

IMG01

精緻細微的雕刻,其實從大門一開始就是如此。

IMG02

IMG03

IMG04

IMG05

IMG06

IMG07

IMG08

寺廟裡面也是有著在其他印度教寺廟中看到的神器。同樣的,信徒們也會在這個神器上澆水,飲用從神器上溝槽流出來的聖水。

IMG09

接下來這幾張,都可以看到細膩的雕工,出現在各個地方...不論是門柱、窗櫺、牆壁,吳哥的藝術境界,在此時應該是顛峰吧!


IMG10

IMG11

IMG12

IMG13

IMG14

IMG15

IMG16

IMG17

IMG18

IMG19

IMG20

喜歡吳哥藝術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地方,您將可以看到吳哥藝術的顛峰,這裡也是會謀殺您許多底片或記憶卡的好地方。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吳哥窟,是屬於東方世界的四大奇蹟之一,因此在吳哥窟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地點。一般旅行團在安排行程時,也不會將小吳哥窟安排在剛開始的行程之中,因為逛完小吳哥窟之後,可能您對接下來的行程就一點都不感興趣了...

Wugo01

小吳哥窟是在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的時候所建立的,建設的位置也不在先前的吳哥都城之中,但是規模之大、建築技術之成熟,絕不在大吳哥窟之下,可以說是整個吳哥窟最輝煌的代表。

Wugo02

到達小吳哥窟下車之後,整個小吳哥就以相當宏偉的氣勢在眼前展開。光是前面的護城河,寬就有190公尺以上,走在護城河上的走道,你只會驚嘆於視覺上的寬闊感。走道的盡頭,就是正門的三座尖塔,與後方小吳哥城主殿的五座尖塔遙相呼應。

Wugo03

Wugo04

Wugo05

Wugo06

Wugo07

在穿過城門之後,前方依舊是一條長長的走道。在走道的左側,有一片蓮花池,許多人都喜歡在那裡拍小吳哥城的倒影,稍後的照片中會出現這裡的景象。走道的兩側除了這片蓮花池以外,都是相當寬闊的平原,在此便可以遙望主殿的五座尖塔。

Wugo08

這便是蓮花池旁的大樹蔭,許多遊客在這裡躲避酷熱的陽光,小販們也在旁邊搭起棚架賣起一些飲料、土產之類的東西

Wugo09

在吳哥窟,總是會看到有一些老人守在神像旁,幫忙打理神像的香火...

Wugo10

在小吳哥窟,除了它雄偉的建築之外,有著世界上最長的迴廊浮雕。整個迴廊充滿了敘事的浮雕,都有不同的內容,有:『羅摩衍那』的故事、『摩訶婆羅多』的故事、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的英雄事蹟以及刻畫天堂、人間與地獄的想像場景、『攪動乳海』的印度神話傳說、毘濕奴戰勝阿修羅的故事...雕刻都栩栩如生,整個雕刻終蘇利耶跋摩二世一生都未能竣工,可見是多麼精細偉大的雕琢。

Wugo11

Wugo12

到達小吳哥窟的主塔,必經圖中這種陡峭的階梯,整個階梯仰角已經達到七十度之譜,因此有許多人因為信心不足而不敢上塔。不過,上塔還算容易,下塔卻因為往下看時,容易心生恐懼而更不容易。主塔的四面其實都可以下,但是絕大多數的遊客都選擇南面下塔,因為這邊石階上有著鐵欄杆扶手,是因為先前有對法國夫婦登塔後,婦人下塔時不慎失足摔下,因此她先生為免後人同樣有此遭遇,所以出錢做了這個鐵欄杆,造福後人。

Wugo13

主塔上面的建築,也是以須彌山的型態來構思的。

Wugo14

Wugo15

Wugo16

Wugo17

這就是可以拍到小吳哥主城倒影的蓮花池,吸引許多遊客到此合影。

Wugo18

Wugo19

Wugo20

隨著時間越接近傍晚,整個小吳哥主城也會因為染紅或染上金黃色,很美麗的說。

Wugo21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塔瑪農遺址其實在吳哥窟遺址之中相當容易被不小心忽略掉,因為面積不大,又座落在一片森林之中。但這裡算是一個很精緻的遺址,有著吳哥窟典型的建築-須彌山塔,但又同時有著精巧的雕刻。平日遊客並不多,其實是滿適合細細品味的一個地方。

IMG_7681-3

IMG_7683-1

IMG_7685-2

IMG_7687-3

IMG_7688-4

主殿的台階並不高,可以進去看看,裡面有『麗華塔』女神的雕像。只可惜我那時候沒聽到導遊的講解,錯過了進去一窺的機會,只有在外圍留下些外觀的照片而已,十分可惜。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個吳哥窟的遊記已經被我擱置許久,『遊記』寫得都快變成『忘記』了...無論如何,還是要趕快加緊腳步寫了,畢竟接下來才是整個吳哥窟行程的精華啊...

這篇寫的就是『古墓奇兵』電影之中出現的『塔普倫寺』,有許多人也是因為這部電影中的畫面,才發現到吳哥窟美麗的一面。盤根錯節的參天巨木,盤據著古老寺廟的斷垣瓦牆之間,著實讓人有種神秘且古老的氣息。也因此,這次照回來的相片,我將畫面中的綠色調強化出來,企圖讓那種原始又古老的感覺在畫面中重現,希望能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吧...

IMG_7625

IMG_7627

塔普倫寺一如吳哥窟其他的古蹟一樣,也是有不少地方在修葺,只是這裡的做法不同,他們僅作目前狀況的維護而已,而非像其他地方一樣,試圖還原它們原來的面貌,這是當初考古學家們一致的決定,就是因為這種的特殊風貌,讓塔普倫寺能夠更散發出他應有的魅力。

IMG_7630

IMG_7635

這做塔普倫寺也是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建造,與寶劍寺相對,一為『母廟』、一為『父廟』,是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用來紀念自己的父母親的。也因此,塔普倫寺格局便精緻玲瓏,帶著一種陰柔的溫順與慈悲,代表著母性的溫柔。而這些盤根錯節的大樹,在我看來,又代表著母親『為母則強』的力量,鞏固著整個家庭,更是有畫龍點睛之妙。

IMG_7639

IMG_7643

IMG_7649

寺廟的後方有座小塔,名之為『拍心塔』。因為內部設計的關係,站在裡面的大人,只要敲擊自己的胸膛,就可以聽到清楚的回音,所以許多遊客都愛在這裡試試看,而且拍下拍打胸膛的畫面。據說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來這座拍心塔來消除壓力煩憂,可能在同時也是想藉此與已經不在的母親更加親近吧!

IMG_7653

IMG_7654

IMG_7656

IMG_7658

IMG_7661

IMG_7663

IMG_7664

IMG_7666

IMG_7668

整座塔普倫寺,走完大概不必花上太多的時間,但是因為特殊的型態,屢屢讓遊客驚歎不已(還有許多等待與這些奇景照相的時間啦...:P),所以這裡算是一個來吳哥窟必來的地點,來到此地,除了讚嘆與照相之外,還可以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味這個集先人建設力量與老天神來之手雕琢而成的名寺吧!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吳哥窟,巴肯山看落日似乎是不可不去的地點。

就我這個酷好拍夕景的人來說,這裡當然是很值得期待的一個點。不過,在我們看完大吳哥之後,仰望天色,似乎要看到夕陽的機會是不大高啦...

IMG_7584

要上到巴肯山上去,除了靠自己的雙腿以外(大約得走二、三十分鐘的緩升坡),還有個選擇就是騎乘大象,不過我是沒有試啦!

IMG_7591

巴肯山上,建有巴肯寺,是植基於五座平台之上,想要登高看美景,就必先征服這五座平台旁邊的陡梯。我們抵達時,上面已經擠滿了遊客了。

IMG_7590

IMG_7586

這樓梯真是相當陡峭...上來還好,下去就比較麻煩...

IMG_7587

上來之後,果然是看不到夕陽的情況,西邊的雲層太厚,沒辦法...。不過,有一側可以遠眺小吳哥,算是額外收穫吧!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巴揚寺北門出來,向西北方走,來到吳哥城中最高的建築-巴芳寺。這座寺廟先前是一片殘缺,後來經過考古學家和三十萬塊石塊奮戰,將巴芳寺一塊塊地重新拼湊起來。對於此種毅力和決心,讓人不得不敬服。

IMG_7554

IMG_7558

巴芳寺的建造時間,約比吳哥窟早了八、九十年。它的特點就是前面有約172公尺長的引道,讓參訪者一進入巴芳寺就覺得整體氣象開闊。

IMG_7561

IMG_7562

引道的一旁有一方水池,先前應該是做為國王參拜休憩、沐浴更衣用的。讓國王在此潔淨身體,然後再上壇為國祈福。

IMG_7566

越過巴芳寺,我們往北走去,此處見到一個平台。據導遊解釋,這裡是國王向臣民們說話的一個演說台。

IMG_7568

再往前走去,就會看到『空中宮殿』。名稱雖然叫做『空中宮殿』,但是外型卻與金字塔形十分相似,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許多的文明,都有著類似的起源?其實這裡之前是吳哥皇宮的遺址,只是先前木造的建築都因時間而毀壞,剩下的只有這個石造的『國王宮殿』因此我們才只會見到這幢建築。

周達觀曾經描述這個叫做『金塔』,碑文中也記載在都城中矗立著金光閃閃的宮殿,閃耀著寶石般的光輝,所以很可能『國王宮殿』的外牆上本是貼滿金箔的。這裡也是有著蛇精與國王交媾的傳說:相傳國王為取悅九頭蛇精,使其不能使用力量讓國家造成災害,所以必須每晚登塔與蛇精交媾。傳說歸傳說,不過為了強化國王的權威以及安百姓的心,這類的傳說在從前應該是無可避免的吧?

IMG_7571

IMG_7572

由『空中宮殿』再往東走去,就到了著名的『鬥象陽台』。顧名思義此處是觀賞鬥象的地方,此處石造平台寬闊,可推論當時觀賞鬥象時有多少人,一定是相當地熱鬧。台下則是一片寬闊的空間,從陽台上向前方望去,的確有君臨天下的感覺。

IMG_7577

鬥象陽台的前方,矗立了十二座的高塔,是為『十二生肖塔』,這些塔的作用據說是用來作為審判犯人之用。當一個人犯法,經過審判卻不認罪時,就將人犯關至塔中數日。塔內有蛇蟲毒物,如果犯人真的無罪,自然能全身而退;若否,則視情節輕重,天神就會令這些毒蟲懲罰犯人。這種方式,似乎也是在利用神靈或自然的力量,讓犯人激起內心身處的恐懼及反省,是一種頗為特別的審判方式。

IMG_7573

IMG_7578

鬥象台旁,工匠也很栩栩如生地雕刻處大象的型態。這也是遊客們很喜歡合影的地方。

IMG_7579

IMG_7580

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我所站的地方,是鬥象陽台旁邊的『痲瘋王陽台』。(不好意思,這個『痲瘋王陽台』我拍得太糟了,所以沒放上來)相傳吳哥王朝的國王之中,有兩位得到痲瘋病,其中一位甚至可能是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以國王本身深知此病的疾苦,因此蓋了這個陽台,同時廣設醫院,希望能為人民治療病痛。

IMG_7622

就因為上面這個原因,所以在市區往吳哥窟的路上,便有一間以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為名的兒童醫院,由政府出資來救治需要幫助的貧窮兒童。凡是到吳哥的遊客,大概都可以在早上的時候看到照片中的這幅景象,醫院前總是排滿了需要治療的兒童,讓身為醫者的我,不禁感嘆台灣的醫療比起這些地方來,真是好的太多了...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過吳哥窟的人都知道,吳哥窟裡面有大吳哥、小吳哥之分。所謂大吳哥,其實是『吳哥通(Angkor Thom)』,Thom就是大的意思,而吳哥的原意有包含城市之意,所以這裡大吳哥的意義,就是指大城市而言。

IMG_7524

大吳哥在外觀上有著五座城門,分別是東、南、西、北門,以及在東門旁的勝利門。其中東門可能是在當時送葬經過之門,所以當地人又稱之為鬼門。如今我們所經過的是代表快樂安詳的南門,幾乎來此處的遊客都由此門進出。

IMG_7526

大門兩旁的兩排石雕。上圖面惡醜陋的是代表阿修羅,下圖面貌慈和的則是佛陀。

IMG_7527

IMG_7528

城門的正上方,就刻有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微笑頭像,歡迎著來此的遊客。這個頭像是四面的,代表著佛教的『慈悲喜捨』,意即:要慈愛世人、要悲憫眾生、要歡喜度日、要盡捨物慾。

IMG_7529

IMG_7534

通過了大吳哥的南門,皆下來就是往大吳哥的中心-巴揚寺前進。巴揚寺的建築中心思想,和前面看過的變身塔以及東美蓬寺一樣,都是以『須彌山』的型態來建築的,它所代表的含意很明顯,就是要彰顯這裡是宇宙及信仰的中心。不過,因為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企圖心太大了,所以巴揚寺最後並沒有完全完工。

IMG_7535

巴揚寺對於幾乎已經散佚的吳哥歷史有著重大的貢獻,因為巴揚寺內精美的浮雕很多,刻畫當時吳哥與外國交戰的歷史、人民生活百態,以及各種宗教活動,所以考古學家得以稍加瞭解當時的歷史情況。

IMG_7550

來到巴揚寺,最著名的一個景點就是『高棉的微笑』。工匠們將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面容與佛陀結合,在巴揚寺頂端的這片石林中,刻出了十六座寶塔,六十四面的浮雕像。每個微笑的浮雕都有些許的不同,但都是以微笑示人。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把自己的頭像結合佛陀刻出來,應該是有鞏固自己在宗教及政治上統治地位的作用。在這裡,許多遊客手持相機,不斷地、不斷地,按下手中的快門,紀錄著高棉的微笑。

IMG_7545

這裡也是許多遊客會留下紀念照的地方,因為可以在這裡留下跟佛陀親吻的合照,不過小弟倒是沒這麼做。^^

IMG_7538

IMG_7539

IMG_7549

IMG_7548

這座在巴揚寺內的佛陀,據導遊說已經有八百年以上的歷史。我在此也焚香祝禱,並且試圖在這光線不足的地方,留下這尊佛像最自然的身影。

IMG_7553

我想,恐怕建造巴揚寺的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沒有想過,在他之後的柬埔寨國力江河日下,盛極轉衰,先後歷經外族入侵,甚至發生自己人殘殺自己人的『赤棉屠殺』,而今淪落至東南亞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如今看來,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高棉的微笑』,似乎帶了些許淡淡的哀愁...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涅盤寺是我們台灣人所給這個地方的譯名,不過此處稱之為『龍盤宮』會更為貼切,因為整個寺就像是被一條龍所盤繞著,充滿著莊嚴神聖的味道。

IMG_7508

整個龍盤宮四方都有一個石室,宛如西方神話之中的元素分法,分為水、火、風、土四種元素;石室中還分別祭祀著不同的神像,分別是:南方金獅屬火、北方銅象屬水、東方銅人屬土、西方銅馬屬風。這些石室的後方從前都是有個大池,池中有各種浸泡的藥草,池中的水會隨著水道的引導從石室中的頭像嘴巴裡流出,供人治病。有疾患的病人依據元素治病的原理,選擇所需的石室,讓藥水從頭頂淋下來治療疾病。

IMG_7510

IMG_7516

這尊就是北方石室的銅象。

IMG_7511

中央島廟本有供俸金佛,不過可能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這尊金佛也被偷走了。

IMG_7512

旁邊大家可以注意到有一個很特別的雕像,這是佛教裡面的『飛馬救人』的雕像。相傳以前有一次大水,一群苦難的人遭大水圍困,發出求助的悲鳴聲,被釋迦牟尼聽見了,於是釋迦牟尼化身為飛馬,將這群苦難的人救出,帶向平安之處。是個很典型的佛教故事,至今仍有許多柬埔寨人依然祈求會有救助苦難的飛馬降臨。

IMG_7519

IMG_7523

行經吳哥,您一定會見到的景物之中,必定包含著一群群坐在路邊,吹奏著樂曲的一群人,甚至他們所吹奏的樂曲之中還有幾首調調熟悉的台灣樂曲。這一群人,就是所謂的『殘疾樂隊』。他們許多都是被當初在赤棉時期所埋設在吳哥窟叢林的地雷炸傷的可憐人們。他們幸運的生還,但卻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殘疾,於是坐在這個曾經讓他失去身體一部份的地方,吹奏著樂曲,希望能有旅客能給些賞賜。

許多遊客見到這些可憐的人們,往往會好奇地對他們按下快門。可是,我選擇只把這個牌子拍下來留念,因為我不希望將他人的可憐,成為我拍攝的一部份。但是,留下這個牌子,卻是要留下對於人類愚蠢的征戰行為,一個無聲的嚴厲指控!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觀完塔頌將軍廟之後,我們來到的是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為了紀念他父親所建的『寶劍寺』。

寶劍寺其實和塔普倫寺可作為兩相對照,因為寶劍寺是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紀念他父親而建而塔普倫寺是為了紀念他母親而建;寶劍寺看起來氣度恢弘,門口彷彿小吳哥城的縮影,塔普倫寺則是幽靜深遠,還有古木長相左右,果然是有父親和母親不同的感覺呢!

IMG_7478

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原是佛教的信仰者,所以可以看到寶劍寺的門口有者四面佛陀的雕像,寶劍寺內也有不少佛教的事物。不過,後來因為印度教進入吳哥,有許多寶劍寺內的佛教遺跡都被毀去...

IMG_7479

IMG_7487

IMG_7488

寺中的無頭雕像。因為吳哥遺跡聲名遠播,再加上柬埔寨在二十世紀又屢遭戰火動亂,所以有些古蹟就被不肖人士盜走。向這個雕像的頭據導遊說就是被偷走的...

IMG_7490

僅剩下腳掌的雕像。各位應該可以注意到畫面中有一個小凹槽,和先前在『變身塔』有個地方看到的一樣,都是用來導水之用。為何?就是以往的吳哥民眾將水倒在神像之上,然後汲取流過神像的水來喝,這樣就可以獲得神明的保佑或庇護

IMG_7491

IMG_7492

IMG_7493

寺中的壁雕可以看到有佛教的、有印度教的。上圖雕刻中的人為盤腿而坐,這就是屬於佛教的雕刻;下圖為附近不遠處的另一組壁雕,雕刻中的人交腿而坐,這就是印度教的特徵。

IMG_7495

IMG_7496

請勿小看畫面中的這根石柱,這整體(連同下面的石盤)代表著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創造之神(梵天)、保護之神(毗濕奴)以及破壞之神(濕婆)。同樣的,你也可以看到畫面中有個缺口,一樣是可以讓澆於石柱上的水流出來,讓信徒們飲用。關於印度教三大主神的資料,請按『這裡』

IMG_7497

這裡就是寶劍寺的主殿,其實是很小的地方,中間那個柱子狀的東西,就是代表著寶劍。

IMG_7498

獨自坐於牆角的老人,不知在此已經待了多久?

IMG_7503

IMG_7506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吳哥王朝之中,所建立的廟宇幾乎不是為了紀念王室、就是為了侍奉神明,唯獨現在我們要去的這個地方-塔頌將軍廟,是為了紀念當時吳哥驍勇善戰的將軍-塔頌-而建立的。此廟建立於加耶拔摩七世(Jayavarman VII)之時,不過由於記載散佚,所以許多有關這位將軍的事蹟多已遺失,對於他的豐功偉業也因此變得不可考。

IMG_7458

IMG_7461

這裡也是有著著名的微笑四面佛立在廟門口上

IMG_7466

這裡也一樣有著精美的雕刻

IMG_7467

塔頌將軍廟又有一個別名叫做『小塔普倫寺』。在西門上有古樹盤繞,所以很有塔普倫寺的風味,可惜我拍的那張有點問題,所以用這張稍微後製顯現一點『古墓奇兵』的風味

IMG_7470

IMG_7472

IMG_7474

塔頌將軍廟頹傾的情況也是相當嚴重,外國的重建專家們將尋得的石塊一一標上編號,準備重新組合回去。看起來是件不小的工程!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哥窟的第二站是東美蓬寺,這同樣是由羅仁德拉跋摩二世(Rajendravaeman II)所建,風格與先前所到的變身塔非常相似,建造時間也只有差了十年左右,所以極易混淆。他的主祭是印度教中的破壞之神-濕婆。這裡和變身塔最大的差別就是四周都有大象的雕刻守護著,因為大象是濕婆神的護持者。

IMG_0001

IMG_0002

IMG_0003

由照片中可以看到,這裡的建築也是這種『須彌山式』的建築方式。

IMG_0004

寺廟的四個角落各有石象的雕刻護持著,偶爾可見身著袈裟的和尚。

IMG_0005

這個牆壁上面有許多的孔洞,聽說以前是鑲滿著寶石的,不過經過幾百年以來,早就被人劫掠一空,剩下的就只有這些空洞而已。

IMG_0006

不論是吳哥窟內的哪一座古蹟,總是少不了小孩兒的身影...

IMG_0007

這些小朋友都會很大方地和觀光客合照,當然,他們也希望觀光客們能給他們一些好處,不管是鉛筆或糖果,他們總是很高興地接受。

IMG_0008

IMG_0009

這個小孩和石獅一左一右地對坐在樓梯的兩側,很是有趣。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完洞里薩湖之後,隔天便正式開始了我們在吳哥窟行程。當我們乘坐著遊覽車買了吳哥窟的三日券之後,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與生死有關的『變身塔』。

IMG_7400

之所以這裡會叫做變身塔,具導遊說是因為這裡是國王死後火化之處,隱喻國王死後化為另一種生命,找到了生命的出路。另一種說法則是某位國王在夜裡進入一位園丁的甜瓜園,吃了甜瓜,結果卻因夜裡園丁看不清楚容貌,以為是偷瓜賊將他打死。隔天百姓發現國王已死,但是國家不能一日無君,所以就擁戴和國王長相接近的園丁為王,而已死的國王,就在『變身塔』這裡就地火化。

IMG_7401

IMG_7405

這裡的石塊都有小凹洞,這可不是被槍彈打到留下的痕跡,而是當初在搬運石塊時所鑿出來用以拖運石塊的位置。利用木頭卡住這些凹洞,然後再以大象搬運。

IMG_7411

這裡的建築都有同樣的特色,就是具有又陡峭又長的石梯。

IMG_7412

IMG_7413

這個東西很特別。柬埔寨人傳統有個習俗就是子女必須飲用清洗長輩屍身的水,認為可以去除兇邪。這個地方就是用來清潔屍身的地方,中間有個像導水溝的凹槽便是將清洗後的水導出,給晚輩們飲用。不過,目前柬埔寨年輕的一輩已經都不大這麼做了。

IMG_7414

變身塔建造者是羅仁德拉跋摩二世(Rajendravaeman II)。變身塔的建築型是就是有三層平台,層層相疊,然後平台上聳立著五座尖塔,中間最高的尖塔象徵著印度教的聖山『須彌山』。之後吳哥窟的建築,一般都與此工法有相關連。

IMG_7419-2

IMG_7420

IMG_7421

牆上的浮雕,看起來似乎未完成,但是在這變身塔裡面出現,卻又似乎有另一種含意。

IMG_7423

這扇門其實是個『假門』,假門內一般會供奉神像,讓人膜拜。假門可能是要讓靈魂或神明可以找到依歸,但也有可能只是裝飾之用。不過,在吳哥窟看到的幾座假門都很新,雕刻精緻,讓人誤以為是否是剛刻好再鑲嵌上去的。

IMG_7424

IMG_7425

IMG_7429-2

這座石獅雄踞於此,守護著這個國王與未知世界的通道,神態威嚴。或許,數百年來,它也已經看盡了人世的輪迴滄桑吧!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旅行團來到吳哥窟的朋友,第一站不意外通常是安排到洞里薩湖參觀。這個湖並非以它的風光明媚所著稱,四周也不見什麼著名的古蹟建築,相反地,你看到的會是滾滾的黃漿,以及諸多貧窮困苦的柬埔寨人。

往洞里薩湖的路通常是崎嶇不平的,我們的導遊還戲稱這是條『按摩路』,的確,坑坑洞洞的路面加上從先進國家淘汰下來的遊覽車,不斷敲打著我們的背部,讓我覺得骨頭都快要散了的似。不過,讓我更注意到的,卻是兩旁的房屋。

IMG_0001

沿途到湖邊道路兩旁盡是這種高腳屋,粗鄙簡陋。照片中的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還有一些根本是茅草搭起來的房子。洞里薩湖本身會隨著雨季及旱季改變它的面積大小,雨季來臨時,這些在洞里薩湖附近的區域都會被淹沒,所以這些人家們就要開始搬家,往更高的地方移去。這兒的柬埔寨人是真的『搬家』,因為他們常常直接把房子給抬起來,搬往合適的區域,這種方式,讓我們真是難以想像。

IMG_0002

沒多久到了洞里薩湖,我們下車轉乘船隻來『欣賞』這個地方。迎面而來的,就是一陣古怪的味道,混著機油、些許的腐臭的感覺,不過還不至於如我來之前所聽說的會噁心想吐;還有,就是在一些東南亞國家會見到的叫賣東西的小朋友群,用不大標準的中文說著:『四個一百塊(台幣)』、『三個一塊(美金)』。

IMG_0003

IMG_0004

IMG_0005

河道上面充斥著許多船屋,還有警察局、醫院以及學校呢!這種狀況讓我感覺真是有點像『貧窮版』的威尼斯呢!真是有點荒謬的想法!這裡的柬埔寨人,吃在湖上、睡在湖上,甚至拉也在湖上,他們的生活,已經與洞里薩湖緊密而不可分了。河道上不斷會有往來的船隻與我們交錯,做著他們的『生意』,也為了圖一口飯吃。

IMG_0006

IMG_0007

船行走完水道之後,此時就會到大湖旁邊,寬闊的湖面、熾熱的陽光,彷彿把整個洞里薩湖變成蒸籠似的。這裡會有幾間比較大的船屋商店,賣著一些手工紀念品、椰子汁和飲料,吸引著遊客的到來。到了這裡,看到一望無際的水平面,才真正能體會到洞里薩湖的寬廣。這個東南亞第一大湖,從八百年前的吳哥王朝時代,就不斷地滋養著柬埔寨的人民,就連到了現在,它還是依舊不放棄他們,雖然湖的本身已經被污染嚴重,但是仍然盡其所能地幫助著柬埔寨人民。這種想法,讓我不由得對洞里薩湖的存在,泛起了不少的敬意。

IMG_0008

IMG_0009

當我們在商店喝著椰子水休息時,就會有不少小朋友圍攏過來,希望我們買他們的香蕉。聽導遊說以前他們是直接跟觀光客乞討,只是後來被警察取締驅趕,才用賣香蕉來掩飾。實際上,當我們把預先準備好的筆、甚至是喝了一半的椰子給他們時,小孩子們總是露出渴求的眼光,讓人不忍。像最後一張照片的媽媽,帶著一家子在炎熱的夏天下,沿著湖面賣著不知何時才可能賣出的香蕉,看著自己的小孩和觀光客們乞討東西,我想她也一定有許多的無奈吧!

回程時,我們又走了一趟來時的河道、來時的路,柬埔寨的貧窮在這裡毫不保留的完全展現。我不知道為何旅行團總是這樣安排洞里薩湖的行程,或許是要讓我們在看到古時極盛的吳哥文明之前,先看看目前這個國家的樣子。又或許是要警惕我們這些平時就養尊處優的傢伙,世界上依然有過著這樣生活的人。但是,看過的人卻不得不承認,這幅景象會讓你更珍惜自己目前的情況,慶幸自己的孩子不必像柬埔寨的小孩一樣四處叫賣乞討,擔心他們喝下去的水是否有病菌...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299

IMG_7303

從兩萬英呎的高空下望,這條黃泥混濁的河流,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湄公河?

古來有名的文明,大多由大河流域所興起,如中國的長江、黃河;埃及的尼羅河;巴比倫的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等等。同樣地,湄公河也孕育著東南亞的文明,雖然此地以前被中國稱為南蠻、俚僚,但是他們並不像字面上的那麼不開化,反之,在這裡也曾經出現過被喻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吳哥窟。

或許就是和老子說的一樣:『物極必反』,絕大多數以往盛極一時的古文明,在近代乃至於現代,都陷入世界各國的落後梯隊,甚至就如柬埔寨一般,曾經經歷過慘絕人寰的『赤色高棉』時期,這真的是上天開的一個大玩笑啊!在飛機上我不禁這樣想著...

元朝時期,有一位中國人周達觀來到了吳哥城,回國之後寫下了唯一記錄吳哥王朝歷史的書-『真臘風土記』,其中一段描述了吳哥城廓:

『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道,橋之兩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

橋之欄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七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

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三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門之兩傍,鑿石為象形,城皆疊石為之,可高兩丈,石甚周密堅固,且不生繁草,卻無女牆。』



從這一段就可以遙想吳哥王國當年是多麼地強盛繁榮,而這次在吳哥的三天之中,我也的確看到了他們往日的強盛,但更多的,是他們今日的沒落凋敝...

雖然這趟旅行在六月中已經過去,但近八百張的RAW檔以及最近繁忙的事情,讓我不得不延宕這段行記的發表,但我會慢慢且完整地,將我這次在吳哥之行所看、所見聞的發表出來,也希望各位能繼續批評指教。

IMG_7308

IMG_7314

georg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